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年味寻踪”社会实践调研团有关莆田新年文化的探寻

发布时间:2025-02-0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在莆田,春节的序幕从腊月就已拉开。腊月里,家家户户扫尘,掸去旧年的灰尘,扫出新年的希望 ,寓意着把一切晦气和不吉利都清扫出门。
到了腊月二十七,阖家围坐,一起制作红团,那圆润的外形、喜庆的颜色,承载着团圆与美好的祈愿。腊月二十八,厨房热闹非凡,炸制海蛎饼、葱油饼等各种炸物,香气四溢,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除夕凌晨,莆田人怀着对天地的敬畏之心举行拜天地仪式,感恩过去一年的庇佑,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中午,一碗热气腾腾的炝粉,是家的味道,温暖着每个人的胃。下午,人们庄重地祭拜祖先,缅怀先辈,传承家族的记忆。夜幕降临,一家人围炉做岁,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到了晚上12点,辞年的烟花鞭炮齐鸣,璀璨的烟花照亮夜空,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告别旧岁,迎接新的一年。
 
 
 
 初一、初三、初五、初九的早上,一碗长寿面,饱含着对家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初九这天,再次拜天地,感恩天地的恩泽。初二是个特殊的日子,莆田人不走亲访友,背后有着一段历史故事,铭记着先辈们经历的苦难。初五晚上,做大岁的习俗别具特色,人们再度团聚,延续着过年的欢乐氛围。莆田的春联也很有特点,红春联上有白额,这是对过去的一种纪念,也是独特的文化印记。
 
 
 
 而当元宵节来临,热闹非凡的游灯活动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五彩斑斓的花灯,组成一条蜿蜒的长龙,穿梭在大街小巷,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共赏这一盛景,在非遗传承的热闹氛围中,感受着传统节日的魅力,也为新的一年开启美好的篇章 。
 
 
 
 
 
 莆田人的春联红纸顶端总会留有约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来表示心有余哀。这种独特的习俗背后,却是莆田人民一段悲痛的历史。明嘉靖41年(1562年),倭寇侵犯福建,在农历11月29日占领旧时兴化府,百姓纷纷前往山地避难,直到次年正月廿5日,抗倭英雄戚继光兵到,兴化城才得以光复。为了纪念这段悲惨的历史,所以莆田年初二是谢客日,不像其他地方“回娘家”的习俗,大家约定俗成,不走亲串门,反而会去踏青出游。因为以前这天是探亡日,源自倭患以后,各家相互探问伤亡情况。大年初三则是莆田传统的祝寿日,莆田人在这天集中为家中老人办寿宴,宴请亲朋好友,向老人贺寿。相传倭寇侵莆后,幸存老人在这一日召集亲人大摆筵宴,庆祝后余生。大年初四(仙游县大年初五)莆田人要再过一次新年,这次的庆贺之隆重,甚至要超过了除夕夜和年初一。德高望重的长者组织莆仙戏等文娱活动,各大祠堂也会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莆田过年的习俗有纪念历史的沉重、地域发展的印记,但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渴望。莆仙地区正月初四和初五做大岁的风俗,因此也一直沿袭至今。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年味寻踪”社会实践调研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西农学子看邢襄——邢台一中返校宣讲
  • 乡村振兴,水润民心
  • 乡村振兴,水润民心
  • 1月21日,作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水润乡村沃野,奏响振兴华章”寒假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名成员,我来到了淮安市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在多
  • 02-09
  •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寻迹纯如,文化传承
  •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心筑梦宣讲团前往山心镇中心小学开展宣讲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