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道】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育关爱服务团赴绩溪县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4-08-1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无法享受到家长的陪伴与关爱。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一社会问题,实践队开展了调研活动,以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积极号召青年自觉把知识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青春汗水投入到乡村的实践中。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6日在绩溪县进行了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调研与家访。

(团队成员在上胡家村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谢文浩 供图)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 近65%的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基本都是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近30%的留守儿童有时会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而感到孤独。近75%的留守儿童希望学校或社区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活动。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由于长期独自生活,他们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和自卑心理。与此同时,家庭缺乏亲密关系,使得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限制。学业压力和适应能力不足也成为他们心理健康的一大隐患。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收集了大量留守儿童的个案资料,并深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通过与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的面对面交流,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情感上的失落。父母的长期离开让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他们往往不能获得父母给予的温暖和关心,导致情感上的孤独感和失落感逐渐加深。
       第二,社交能力的不足。由于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留守儿童在社交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他们可能更加内向和不自信,从而影响了他们与周围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第三,自我认同的问题。父母的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在形成自我认同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他们可能感到自己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较为薄弱,缺乏存在感和自信心。

(团队成员在上胡家村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调研。谢文浩 供图)

(团队成员在下胡家村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调研。谢文浩 供图)

(团队成员在九华村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调研。谢文浩 供图)
此次调研活动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出发,‌队员们表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心理调查结束之后,团队与当地村委会、学校及留守儿童家长进行了商讨,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学校和社区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升心理抵抗力。
其次,建立完善的家庭支持体系。地方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提供更多的经济、教育和情感上的帮助。同时,鼓励亲人间的交流和家庭团聚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归属感和亲密关系。
最后,加强社会关爱力量。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组织志愿者、社工等资源参与到留守儿童的生活中。通过各类活动和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外界接触,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和支持网络。团队将持续跟该村委会保持联系,对该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持续关注,并且在该村委会建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咨询站。
这次调研活动让团队成员们明白,需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帮助这些留守儿童。首先,家庭是他们最温暖的港湾,要鼓励父母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其次,学校和社会机构也应该加强心理教育,为孩子们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充满真情。这个夏天,巢湖学院学子深入实践,投身于广阔的乡村天地中,在这堂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强担当”,在“三下乡”的故事里书写最美青春。(通讯员 李子豪)
 
 
作者:李子豪 来源:巢湖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五育融合 先行之声”暑期社会实践团台州组深入调研
  • 育融并蓄启新篇,行思践悟探真知
  • 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五育融合 先行之声”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宁海县黄坦小学展开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 深入小学调研五育融合校本课程,助力素质教育新发展
  • 嘉兴大学“全面赋能五育融合百人团”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