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为积极响应国家“红色文化进校园”的号召,深入挖掘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星火”支教团——“红色传承”分队,于2024年7月初前往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开展为期数周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一个月时间里,支教团开展了红歌比赛、手绘红色地图、红色观影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一、红歌嘹亮,童心向党在支教团的精心组织下,红歌比赛在杜楼镇中心小学如期举行。在老师的带领和指挥下,学生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唱响了《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经典红色歌曲,队伍整齐、声音嘹亮、感情饱满。红色旋律不仅在校园上空回荡,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
二、手绘红图,追忆峥嵘支教团成员带领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与访谈“五老”等方式,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萧县红色资源地图。这张红色地图不仅是地理坐标的集合,更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团队成员和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了解家乡的革命故事,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张红色地图将成为未来乡村红色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引领更多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
三、光影传承,红色记忆在红色观影之夜,学生们观看了《闪闪的红星》《英雄儿女》及《建国大业》等经典红色影片。在观看影片中的英雄事迹后,孩子们进行了热烈讨论与分享,表达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坚定了继承革命精神、努力学习报国的信念。杜雪莉小朋友说:“电影里面的英雄都非常勇敢,我长大以后也要当一名军人,报效祖国。”
四、铭记党史,星火传承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为了让党史知识离同学们更近,支教团成员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主线,指导学生依据不同主题查阅并整理红色史料,绘制党史“剪报”,创建“教室党史馆”,营造沉浸式的体验氛围。依托教室党史馆组建红色宣讲团,每个“教室党史馆”配备几名小小解说员,让党史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教育和洗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星火”支教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的努力不仅在孩子们心中燃起了红色的火苗,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的力量。他们坚信:每一颗播撒在乡村的红色种子,终将绽放出璀璨的光芒,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也照亮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