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在此背景下,曲阜师范大学“红踪研韵与乡音寻迹”实践队队员于 2024 年 7 月 12 日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秦楼街道农大社区开展实地调研。
走访社区,直面老年人养老困境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首先走访了农大社区的多户老年家庭。通过与老年人的交流,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逐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多的照料。然而,由于子女工作忙碌或居住在外地,老年人普遍面临着独居或半独居的状况,生活中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在访谈中,许多老年人表达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目前,社区虽然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但其功能相对单一,无法全面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社区提供的服务覆盖面较窄,难以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持续的帮助。此外,由于社区养老资源有限,老年人普遍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渠道,精神生活贫乏,导致部分老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老年人普遍希望社区能够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例如增加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开展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帮助他们在老年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聚焦医疗,破解老年人健康难题
除了养老问题,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也是我们此次调研的重点。通过走访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与老年人的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社区老年人普遍面临健康状况不佳的问题,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数量较多,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首先,社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在专科医疗和康复治疗方面,服务能力有限。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依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基本的健康检查和常见病治疗,但当需要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时,他们不得不前往较远的医院。这不仅增加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也使得他们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面临诸多不便。 其次,尽管国家推行了医保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老年人对医保政策的了解不够,导致他们在享受医疗服务时遇到困难。特别是在报销程序复杂、药品价格较高等问题上,不少老年人感到困惑和无奈。加之部分老年人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无法正确管理自己的健康,导致许多慢性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影响了生活质量。针对这些医疗问题,老年人希望社区能够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能力,增加常见病、慢性病的专业治疗服务。同时,简化医保报销程序,增强老年人对医保政策的理解与使用能力。此外,社区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健康。
暴雨过后,社区安全检查与环境清理
除了关注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还特别关注了暴雨过后社区的安全问题。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增多,暴雨对社区基础设施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电力设施的安全和环境卫生的维护问题,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安全。
在暴雨过后,我们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内的电力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电线杆、变压器、配电箱等关键设施都接受了仔细的排查,以确保没有因暴雨而造成的电线松动、漏电等隐患。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力设施,不仅可以保障社区居民的用电安全,还能预防因设备老化或恶劣天气引发的停电事故。通过此次检查,社区内的电力系统状况良好,但我们也建议社区进一步加强对老旧电力设施的更新改造,确保在极端天气下的稳定运行。与此同时,我们还参与了社区的环境清理工作。暴雨过后,社区内的树枝、落叶和垃圾被冲刷堆积在道路和排水沟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我们一同清理了这些垃圾和障碍物,确保社区环境的整洁和排水系统的通畅。老年居民对于我们的行动表达了感谢,他们表示,社区环境的及时清理不仅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减轻了暴雨后可能带来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此次社会实践调研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民生问题是社区发展的核心所在。通过实地走访和参与,我们不仅发现了当前社区服务中的不足之处,也明确了未来改进的方向。民生无小事,老年群体的养老和医疗保障,社区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以及环境卫生的维护,都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民生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治理和居民的广泛参与,能够逐步形成一条适合社区发展的可持续道路,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此次调研的成果不仅为未来社区服务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也为推动整个社区的民生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