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道】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育关爱服务团赴绩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

发布时间:2024-08-1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服务奉献于社会。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育关爱服务团于7月15日赴绩溪县荆州乡开展“七彩课堂,科创前线”支教活动。出发前,团队指导教师李融、谢丹丹叮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注意事项。

( 图为指导老师与团队队员参观绩溪博物馆。 谢文浩 供图)
       7月15日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达绩溪县,前往绩溪县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指导老师带领成员们参观“李夏同志”的主题展厅,一张张影像、一件件展品有序陈列,成员们深刻感悟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将个人的奋斗融入整个中国的奋斗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团队队员胡浩澜、张大卫与程超对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谢文浩供图)

 (图为团队队员胡浩澜、张大卫与程超对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谢文浩 供图)
       7月16日,团队全体成员在绩溪县荆州乡分别进行了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科技创新了解程度的家访与调研。在守儿童心理健康调研中发现,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着时间短缺和心理关注不足等问题,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爱。队员们通过参观一些相关项目和查阅相关资料,建议当地政府、学校以及留守儿童家长开展心理咨询、提供适当的陪伴和关怀以及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等,这些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在科技创新了解程度的调研中,队员们发现,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留守儿童的科技应用能力亟需提高。虽然调查发现一部分留守儿童在课堂上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科技设备,但他们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与他们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指导有一定关系。在与当地政府、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交流后,一致认为,政府、学校和家庭应密切合作,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科技教育问题。政府可以增加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科技设备和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开设更多的科技课程和俱乐部,增加留守儿童接触现代科技的机会。家庭则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科技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7月17日,开展有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家访调研,本次调研再次发现,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容易面临教育方式的单一化。由于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他们往往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和兴趣的培养,容易使留守儿童陷入学习厌恶和情感困境。另外,留守儿童缺乏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培养。他们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较少,缺乏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不仅对其个人发展造成了限制,也容易导致他们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出现障碍。团队成员联合各村委会积极建立“儿童之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新课堂、新去处。

(图为团队队员在九华烈士陵园参观学习。谢文浩 供图)
       7月18日,团队成员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九华烈士陵园。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并将党的奋斗精神和辉煌历史铭记在心。团队成员在这里通过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血脉,接续革命火炬。实践队员胡浩澜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结合自己机械专业的优势,用知识武装头脑,牢记历史,铭记先辈的奉献,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为社会作出贡献。本次红色学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伟大历史、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平台,让团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成员们永不止步追求卓越的动力。青年人要牢记红色精神,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新时代的中国贡献力量!
       此次“三下乡”调研活动抓牢教育扶贫主线,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学习革命精神,继承革命火种,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实践中发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通讯员 李子豪)

 
作者:李子豪 来源:巢湖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五育融合 先行之声”暑期社会实践团台州组深入调研
  • 育融并蓄启新篇,行思践悟探真知
  • 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五育融合 先行之声”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宁海县黄坦小学展开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 深入小学调研五育融合校本课程,助力素质教育新发展
  • 嘉兴大学“全面赋能五育融合百人团”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