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聚力赴基层,多元服务进社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生物健康突击队“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16 阅读:
    来源: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生物健康突击队
 一项急救技能,守护无限生机;一场实践历练,筑牢青春担当。八月盛夏,热情与爱心在广州黄埔区涌动。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生物健康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黄埔区街镇社区,开展以“关爱生命,‘救’在社区”为主题的急救技能与心理支持双护航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百千万工程”,赋能基层治理,护航健康成长。
  本次突击队由生物技术与健康学院两名教师和10位学生共同组成,由辅导员马露露、常继强带队,尹诗怡同学担任突击队长,团队成员由学院团学骨干及校红十字会学生干部,具备扎实的急救知识与专业技能,为活动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年8月23日至27日,突击队在黄埔区集中开展“急救科普”、“两热防治”、“红色精神传承”、“非遗体验”、“心理健康教育与食品健康”五大专题行动,将高校专业力量注入社区服务,切实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青春聚力急救科普,实干筑牢基层防线
  突击队以“急救赋能,守护社区”为宗旨,匠心独运地运用了“急救地摊+云端直播”的融合新模式。在黄埔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的绿荫下、瑞东花园的社区活动广场上、顺丰驿站的忙碌间隙里、南岗万达广场的人潮中,一处处临时搭建的“急救地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传播生命教育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心肺复苏的精准按压、AED设备的熟练操作、海姆立克法的紧急施救、创伤包扎的细致入微……每一项技能教学都紧贴实际需求,生动而实用。

  线上,直播镜头跨越时空界限,将急救知识的光芒播撒至每一个角落,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同步学习,感受生命的重量与急救的力量;线下,实操环节中,学员们或认真聆听讲解,或亲手实践操作,从社区居民到在校学生,从安保人员到穿梭街巷的快递小哥,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面孔汇聚一堂,共同编织着一张守护生命的安全网。
  “扎实的急救技能,不仅能在危急时刻挽救生命,更赋予我们守护他人的勇气。我们将持续传递这份热忱,在健康守护的道路上坚定前行。”队长尹诗怡说道。
  这场别开生面的急救知识普及行动,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壁垒,更以贴近民心、接地气的方式,让急救技能成为每个人口袋中的“生存法宝”,真正实现了“急救知识进万家,守护生命你我他”的美好愿景。
  聚焦“两热”防治一线,青春力量守护健康
  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突击队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的号召,深入港湾一村社区与亿仁医院,扎实开展以“热忱服务群众,热心守护健康”为主题的“两热”蚊媒防治专项行动,将党性修养践行于为民服务的每一处细节之中。
  行动中,队员们充分发挥团学干部带头模范,不畏酷暑、不惧辛劳,累计入户走访超百户家庭。他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耐心讲解防蚊知识,细致排查居民高风险旅居史,并主动帮助更换水生植物、消除蚊虫孳生地;同时,对社区巷道、医院周边等重点区域展开环境整治攻坚,全面清理卫生死角、疏通排水沟渠、消除积水容器,从源头上切断蚊媒疾病传播链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基层工作者连续五十多天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身影,深深震撼并激励着突击队员。他们看到,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无数平凡英雄用汗水浇灌出社区环境的焕然一新;他们感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应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为人民服务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为构建全民健康屏障贡献青春力量,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追忆港湾旧影新篇,青春担当续写红情
  “一铲一担皆岁月,一港一村总关情。”“谁说我们年纪老,我们活得更年轻……放声来歌唱,越唱越健康……”在港湾一村社区,青年学子跟随八旬老党员黄美培的脚步,通过“沉浸式”实践学习感悟红色初心,汲取奋进力量。“当年码头没有起重机,全靠工人肩扛三百斤的麻袋上跳板。”黄美培抚摸着老照片中斑驳的货轮,轻声说道,“职工们白天抢运物资,晚上挑灯夜战,铁锹磨得发亮也不肯停。”
  巷陌间,斑斓的墙绘如时光长卷徐徐展开:褪色的货轮与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隔墙相望,挑担的码头工人与智能机械臂共绘新篇……在这里生活着一辈子为国育才的医生伉俪,退伍不褪色、为后辈树榜样的老水兵,还有用三本老日记记录家国史的港口老工人。社区主任带青年学子抚墙追忆:“从人力码头到智慧枢纽,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港湾人骨子里的闯劲。”她轻抚墙绘中木棉树下的三代人,寄语青年:“愿你们如这树,向下扎根热土,向上拥抱时代,让红色基因在接续奋斗中永续传承!”

  感悟非遗匠心,厚植家国情怀
  突击队走进瑞东花园社区青少年活动站,以“旧物新生·鱼跃非遗”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30余名青少年在队员指导下,将废弃矿泉水瓶蜕变为承载祝福的鱼灯:一剪一折一贴一绘一染一饰,将废弃的矿泉水瓶轻巧裁成灵动的鱼身轮廓,指尖捏着彩纸细裁成鱼鳍与鱼尾,胶水轻点间,鳞次栉比的纸片便服帖地依偎在瓶身之上……
  在鱼灯制作的工序里,孩童们仿佛化身为古老技艺的传承者,与时光深处的匠人对话。他们以画笔为舟,载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在鱼灯上晕染出斑斓色彩,每一笔都倾注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当一盏盏鱼灯在暮色中次第亮起,孩子们举灯相视而笑,眼中映着的不只是跃动的光影,更是对中华美学的认同与自豪。
  非遗传承不仅是手艺的接力,更是文化基因的唤醒。队员王玉香手持鱼灯轻语:“我们以旧物改造为引,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传统温度,在创意表达中读懂文化密码。当他们举着亲手制作的鱼灯奔跑时,文化的种子便已悄然生根——这或许就是非遗最动人的生命力。”

  心理护航成长,健康守护暖童心
  在瑞东花园社区,一场聚焦儿童全面健康成长的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儿童心理安全教育活动中,队员们创新采用情景模拟、互动讲解等趣味形式,为40余名孩子搭建起探索内心世界的桥梁。活动中,孩子们在模拟场景里学会识别潜在心理风险,掌握了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自我保护能力显著提升,社区里洋溢起阳光积极的成长氛围。
  在“食品安全与健康”主题活动中,队员们化身知识引路人,带领社区儿童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常见中药材,还亲自动手制作防蚊香囊。活动巧妙地将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知识融入实践环节,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健康防护意识,锻炼了动手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这场为期5天、意义非凡的“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活动中,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生物健康突击队以青春之名,行担当之实,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从急救科普的“急救地摊+云端直播”,到“两热”防治中几百户家庭的走访、百余宗积水的倾倒;从非遗体验里废弃矿泉水瓶化身的精美鱼灯,到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中的暖心互动、“食品安全与健康”活动中的知识传递,每一项行动都饱含着队员们的热情与责任。1500余人的服务规模,见证了活动的影响力;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和认可,彰显了实践的价值。
  这次实践不仅为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更让队员们在奉献中收获了成长与感悟。未来,突击队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前行,把在基层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力量转化为持续奉献的动力。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技能,投身到更多的公益活动中,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