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文化旅游热潮的兴起,民族文化成为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为探究民族文化视域下入境旅游业的发展障碍及优化路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破界旅研队于2025年8月3日至6日深入湖南省张家界市牧笛溪村、马头溪村等地,实地考察土家族与苗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升级提供学术支持与实践方案,为社会发展贡献统数力量。
牧笛溪村:土苗文化共生的旅游新名片
2025年8月5日,团队首站抵达张家界市牧笛溪村,这里因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取景而闻名。引导员向队员们介绍,牧笛溪村以土家族为主,近年来通过引入苗族歌舞、节庆活动,打造“土苗风情体验区”,吸引游客。牧笛溪村不仅保留土家吊脚楼、摆手舞等传统元素,还与苗族同胞合作开发联合庆典,让游客一站式感受多元民族文化。”这种融合模式既增强了文化吸引力,也促进了村民收入增长。
马头溪村:非遗工艺激活旅游经济
3月16日,团队走访马头溪村,重点调研土家族与苗族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化路径。在马头溪村史馆,队员们体验了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与苗族刺绣的制作过程。馆内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特殊的旅游与非遗体验模式,让游客参与制作并购买工艺品,既传承文化,又带动就业。”目前,该村已与多家旅行社合作推出“非遗研学游”,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在马头溪村史馆,团队采访了村主任,她详细介绍了村子的特色发展路径和取得的荣誉。2024年,马头村荣获“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单位”称号,这是对村里文化传承工作的最大肯定。"此外,马头溪村还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其创新的"非遗工坊+旅游"模式被列入湖南省文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这些荣誉不仅提升了村子的知名度,更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在深入调研过程中,团队欣喜地见证了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走访交流发现,当地苗族银饰、土家山歌等特色资源正逐步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IP,多语种解说服务体系也在持续完善。目前,牧笛溪、马头溪等特色村落通过资源整合,正在构建“土苗文化”精品旅游线路;跨境数字平台和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的运用,让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得以向全球展示,与此同时,专业的多语种导游队伍不断壮大,为入境游客提供着更加优质的文旅体验。这些创新举措正在为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调研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土家族与苗族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张家界市以文化为纽带,探索“民族共生+旅游赋能”的发展模式,为入境旅游业突破瓶颈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土苗融创”品牌的深化与国际传播,张家界有望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世界级窗口,为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贡献“张家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