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圭亚那德梅拉拉河畔,东北林业大学 “桥接两国,‘砼’行国外” 团队的学子们正在上演一场 “理论到实践” 的硬核转化 —— 他们布设的应力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手中的监测设备记录着桥梁每一丝细微变形,为这座加勒比地区地标性建筑的安全施工保驾护航。

面对热带风暴频发、水流湍急的复杂环境,团队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借鉴国内大跨度桥梁建设经验,优化索导管定位工艺,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针对高温高湿导致的设备不稳定问题,设计多组数据校正方案,确保监测结果可靠。这种 “啃硬骨头” 的劲头,与中国铁建青年突击队的拼搏精神不谋而合,共同推动项目高效推进。

更具意义的是,团队将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与圭亚那高校联合举办的技术研讨会上,他们分享的智能监测系统应用经验,为当地工程人才打开了新视野;针对热带施工的技术交流,更促成双方建立长期合作意向。正如团队成员所说:“我们不仅要建好一座桥,更要把中国的工程理念和合作精神留下来,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青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