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山大薛无止境调研团探访于家山前村 ——火山农业与合作社实践中的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薛无止境 桥韵经传齐鲁乡村振兴调研团
     8月1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薛无止境 桥韵经传”齐鲁乡村振兴调研团赴山东省于家山前村开展实践调研。团队于当日午后深入当地火山农业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晚间与村党支部书记于勇通过线上访谈展开深度交流,从特色产业培育到合作社运营机制,多维度探究村庄依托火山资源与合作模式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探访火山农业基地:特色作物扎根“火山沃土”
         调研团首先来到村火山农业基地,负责人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了基地的核心种植作物。据介绍,基地以南瓜、蓝莓为主要培育对象,同时重点种植大姜、芋头的特色品种,而这些作物的生长,均依托于村庄独特的火山土壤。
        “咱们这的土不一样,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透气性好、矿物质含量高,种出来的作物口感和营养都更有优势。”负责人指着田间土壤介绍,火山土壤疏松肥沃,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天然“养分库”,这也是基地选择在此扎根发展特色农业的核心原因。
团队成员与火山农业负责人交谈 陈晓卓摄

         在种子展示区,队员们看到了多样的南瓜种子——颜色、大小各异的种子对应着不同研发品种,其中专为低糖人群及中老年人培育的品种,正是依托火山土壤的天然特性,在口感绵密、糖分控制上更具优势。蓝莓种植则采用大棚精细化管理,棚内悬挂的垂吊式温度计实时监控环境,配合火山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保障了果实的品质稳定。而大姜、芋头种植区里,火山土壤独特的疏松质地让作物根系发育更充分,负责人说:“同样的品种,在咱们这长出来的姜更辛辣够味,芋头也更粉糯。”

团队与火山农业负责人合影
 
访谈于勇书记:解码合作社“党建+企业+农户”模式
         当晚,调研团与村党支部书记于勇展开线上访谈,深入了解合作社的发展脉络与现实挑战。
         于勇书记介绍,合作社的成立最初源于火山农业土地流转的政策要求,属于“被动起步”。但随着与联社交流、赴外学习先进经验,村集体逐渐意识到合作社在整合火山土地资源、释放农业潜力上的价值,从“要我办”转变为“我要办”,坚定了发展方向。
 
青年感悟:于挑战中见韧性,于探索中寻路径
       “一天的实践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是一场需要扎根土地、直面挑战的持久战。”调研团队长分享道。于家山前村依托火山土壤培育特色作物,针对特定人群研发品种,展现了“以资源为基、以需求为向”的发展思路;合作社“党支部+能人+企业”的联动模式,虽处起步阶段,却已让土地增值、村民受益的轮廓逐渐清晰,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中“小步稳进”的实干力量。
         队员们也深刻体会到,资金短缺、设施滞后、执行温差等挑战,正是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现实课题”。但村庄对特色资源的坚守、对合作模式的探索,已为同类乡村提供了“如何盘活本土禀赋”的参考。作为青年,我们更应带着这份观察,思考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精准施策、久久为功的力量,让每片土地都能长出属于自己的振兴答案。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赤崖承红层史诗,丹嶂启青春新卷
  • 2025年7月28日,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学子在吴立教授带领下,赴广东韶关开展“赤崖镌痕,丹嶂砺心”丹霞地质地貌科普调研活
  • 2025-08-0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