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从技术工具升级为中小企业管理变革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7月,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赋矩阵”团队前往南京、泰州、扬州、淮安等地深入多领域企业开展社会实践。
团队依托“参观走访、调研访谈、座谈研讨、新闻宣传”等形式多线探寻AI技术如何通过与管理模式的深度融合,破解科创中小企业发展痛点,以行业发展新趋势为导向,推动智能财务人才培养。
数据的全链路管控:从生产末梢到管理中枢的智能渗透AI技术对科创中小企业的改造,首先体现在对生产与管理全流程的“数据打通”,实现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的转型。
7月11日,团队前往盱眙香米精制中心。来到产业中控中心,负责人孙先生指着屏幕向团队成员介绍:“左、中、右分别是待筛米仓、精米仓和成品仓。每根管线都对应车间里的输送通道,AI会自动把米粒‘导流’到绿色的空管道里。就像给米粒装了GPS,哪条路快、哪条路空,全由AI实时算出来。”在确保原料输送高效有序的同时,系统的异常警报功能还可及时发现管道堵料等问题,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在负责人的引导介绍下,成员们还仔细观摩了筛米设备的工作过程,了解到在生产环节中,检测系统如何在一秒时间内识别数百粒稻米,并结合AI模型实现0.1毫米级精度分级。此次实践让实践队员们在机器与智能的交织里,读懂了“一粒米的蜕变”。这不仅是粮食加工的过程,更是AI赋能传统产业、科技守护粮食安安全的生动注脚。
接着,实践团来到了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在参观智能车间的过程中,在负责人的引导介绍下,成员们看到了AGV小车与机械臂的协同作业,由AI调度系统实时调控,实现不同产品切换的无缝衔接,提高人均效能的同时还能够控制不良品率,展现了制造业的智能管理范式。负责人特意提到了AI预测性维护系统:“以前设备坏了才修,又费钱又影响生产,现在系统能通过分析设备数据提前排查故障,把维修成本降低了60%。”在数字化管理中心,团队成员围绕技术落地成本、实际应用效果等问题与负责人交流,对AI技术如何深度融入企业运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参访结束后,团队成员王垿成表示:“此次调研打破了我对智能制造的抽象认知,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不仅了解了菲尼克斯电气的业务架构与技术实力,更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科技赋能产业的实际路径。”


图为菲尼克斯智能化车间。王垿成 供图
效率提升与风险防控:AI破解科创企业管理核心痛点科创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小而灵”,但传统管理模式往往受限于效率低下与风险难控,AI技术正通过流程重构解决这一矛盾。
7月15日,团队前往智器云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践参访。在座谈会上,谈及科创企业管理现状,智器云CEO王海波直击痛点:“我们团队前期调研显示,87%的科创企业受困于数据孤岛问题,传统管理手段在实时性、精准性上与智能管理存在代际差距。”他现场演示AI管理沙盘,通过智能建模,AI技术能够使一个千人级企业的月度成本核算从数天压缩至4小时,预算调整周期从季度级缩短至周级;融合多流数据的监测体系可提前14天识别经营异常。这些鲜活的实证让师生团队深刻认识到,AI已从单纯的工具逐步进化为管理系统的“基础代谢机制”,其核心价值在于为企业构建内在的智能决策循环体系,推动管理效能实现质的飞跃。对此,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卜金涛表示高度认同,并提到学院将着力推动校企协同创新,联合开发适配科创企业实际需求且支持轻量化部署的智能管理决策支持工具。同时,此次调研实践也为学院对接产业前沿、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将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学生在智能财务、数据管理等领域的技能培养,助力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图为团队成员与智器云企业高层开展座谈。王垿成 供图
7月21日,团队前往南京龙潭港,其智能化转型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整个港口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港口的AI调度系统能够对整个作业流程进行精准调度和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前,港口的调度主要依靠人工经验,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失误。现在有了智能调度系统,我们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大大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负责人介绍道。5G+AI安全生产平台覆盖14个作业环节,41种AI算法实时监测违规行为,使港口的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全面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团队成员来说,此次参访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前沿科技在实际生产中的应
用,激发了成员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追求。


图为团队成员在南京龙潭港合影。秦阳 供图
专业服务的价值重构:财税领域的智能化转型与人才升级财税管理是科创中小企业的“生命线”,AI技术不仅提升效率,更推动服务模式与人才需求的根本性变革。
7月29日,团队前往南京信惠通,技术负责人为团队成员详细演示了公司自主研发的AI智能财税系统,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了AI技术在财税工作中的强大赋能。该系统通过AI模型将传统人工申报时间压缩至20分钟内,错误率趋近于零。演示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与南京信惠通的财税专家围绕“AI时代财务人员的能力需求”展开了热烈讨论。团队成员纷纷就AI技术对传统财务岗位的影响、财务人员如何提升自身在智能化时代的竞争力等问题向专家请教。“AI确实替代了部分基础性、重复性的财务工作,但这也推动着财务人员向更具价值的管理型角色转型。”正如企业专家所言,未来的财务人员需成为“财务+AI”的复合型人才,这一趋势为科创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技术工具与专业能力的融合,才是应对智能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团队成员王脂瑞表示:“本次参观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更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知识体系与行业需求的结合点,未来我将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努力成长为服务基层经济建设的高素质财务人才。”


图为团队成员与信惠通企业高层探讨AI应用。岳靓 供图
智创未来,财赋新程。此次系列调研让“财赋矩阵”团队深刻体会到AI技术与管理实践融合的广阔空间,不仅直观感受到智能技术为产业升级带来的全新可能,明晰了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联动的内在逻辑,更明确了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些实践经验为探索科创领域的智能化发展路径提供了有力支撑,揭示了科创中小企业唯有主动推动AI技术与管理模式的深度融合,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构建独特优势,实现从“生存型”到“发展型”的跨越。同时,也以青年视角为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提供了鲜活依据,推动培养出更多懂技术、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革新与经济发展。(通讯员 陆甜 孙景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