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至8月5日,南通大学物科院启明星理论宣讲团奔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白鹭湖社区,开展“理论润童梦,红色启新程”暑期理论宣讲实践活动,以红色教育为核心,同步开启课业辅导助力,为社区儿童打造“红色+成长”双赋能的夏日课堂。

图为启明星宣讲团成员合照。姚小蕊 供图
一、红色课堂:让信仰之光照进童心
活动开篇,宣讲团以“建党节的起源”为钥匙,打开红色历史的大门。成员们用PPT还原嘉兴南湖红船的诞生场景,将党的发展历程拆解为一个个生动故事,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让孩子们直观理解党的成长脉络。课堂上,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宣讲员,当听到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时,稚嫩的脸上满是震撼与崇敬,问答环节里,“党是怎么保护我们的呀”“红船现在在哪里”等提问,折射出一颗颗求知的童心正在拥抱红色信仰。
为深化理解,团队设计“传承红色精神的意义”主题课程,用“个人成长-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金字塔模型,串联“半条棉被”“军需处长”等经典故事。当讲到红军战士把温暖留给百姓、把牺牲留给自己时,孩子们的眼神里泛起感动的光,“原来红色精神就是帮助别人、不怕困难”,简单的话语,见证红色基因在童心中萌芽。

图为宣讲团成员为儿童讲解红色精神传承意义。姚小蕊 供图
二、创意实践:以青春画笔绘就担当
红色绘画现场,宣讲团成员与孩子一对一结对,成为“艺术指导+红色讲师”双重角色。从国旗的五角星寓意,到天安门承载的历史重量,成员们边指导构图,边讲述符号背后的故事。孩子们笔下,鲜艳的红旗与翠绿的向日葵相映成趣,“向日葵向着红旗,我们向着党”,孩子的创意解读,让红色信仰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户外红色知识竞答环节,社区广场变身“红色赛场”。“党的生日是哪天?”“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问题刚出,孩子们便飞奔抢答,在奔跑与思考中,重温红色历史知识点。打卡社区红色文化角时,成员们指着老照片、旧物件,还原革命场景,“这是战士们用过的水壶,装满过行军路上的泉水,也装满过对胜利的希望”,让静态展品成为触摸历史的“时光机”。

图为小朋友与宣讲成员共同完成红色主题绘画。姚小蕊 供图
三、课业辅导:用耐心陪伴点亮知识
每日午后,课业辅导专区成为孩子们的“知识补给站”。宣讲团成员化身“全科导师”,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难题,开启“定制化辅导”。语文生字学习时,用“红军过草地”的故事辅助记忆“草、艰、难”等字;数学应用题讲解,融入“根据地筹粮”场景,让抽象公式变得鲜活;英语单词教学,用“红色景点英文名”拓展词汇。遇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成员们就以“革命小任务”形式布置学习挑战,“完成这道题,就能解锁‘红军破译情报’小知识”,让辅导既有趣又有效,家长们纷纷点赞“孩子爱学了,知识也扎实了”。

图为宣讲团成员为孩子进行课业辅导。姚小蕊 供图
四、协同育人:家校社共筑成长生态
活动全程,宣讲团搭建“家校社”协同桥梁。与社区联动,根据儿童特点调整课程,让红色教育适配不同年龄段;通过线上家长会、家访,向家长传递红色教育与课业辅导的双重意义,鼓励家庭延续“红色故事夜读”“作业互助角”等模式。家长反馈,孩子不仅主动分享红色故事,写作业也更积极,红色教育与课业辅导的合力,正在家庭中持续发酵。
14天的实践,南通大学启明星理论宣讲团以“红色铸魂+知识赋能”为双翼,让白鹭湖社区儿童在信仰传承中夯实学识基础。未来,团队将继续打磨“红色+成长”实践模式,让更多孩子在红色文化滋养与知识陪伴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青春之火传递信仰温度与教育力量,让红色基因与成长能量双向奔赴,照亮孩子们的逐梦之路。(通讯员 姚小蕊 张涵箬 柏玉艳 周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