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星之源志愿服务队举办“折扇绘红韵,书香润童心”志愿服务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全民阅读“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教育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深化青少年阅读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部署要求,6月30日,化学化工学院星之源志愿服务队走进聊城市东昌府区孟达幼儿园,成功举办“折扇绘红韵,书香润童心”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旨在通过“阅读+手工”的沉浸式体验,将红色基因传承、家国情怀培育与阅读习惯养成有机结合,引导幼儿在书香墨韵中感悟奋斗精神,厚植爱国根基。
活动中,志愿者们巧妙融合国家倡导的青少年红色阅读与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以“时光小火车”为生动叙事载体,志愿者精心选取契合幼儿认知的红色绘本与经典故事图片,深情讲述了《我和我的父辈》所展现的四个时代画卷。他们用童趣盎然的语言,将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建设时期的筚路蓝缕、改革开放时期的敢为人先以及新时代的创新逐梦娓娓道来,重点阐释了父辈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的坚韧不屈、勇于开拓、无私奉献与使命担当的核心精神,使抽象的“奋斗”概念化作孩子们可感可知的英雄形象与动人故事。
针对国家关于“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及“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要求,活动特别设计了“红色故事润心田”互动环节。志愿者结合绘本画面,引导孩子们思考“父辈的勇敢体现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问答间自然融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少年强则国强”等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将国家倡导的价值观悄然播种于心。
随后,活动进入富有文化意蕴的“匠心传薪火”手工创作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化身“小小文化传承人”,将聆听红色故事、阅读绘本所激发的感悟,倾注于传统折扇的创作中。他们用稚嫩的画笔,在象征革命热血的红色卡纸上描绘天安门、五星红旗、象征和平的白鸽、象征力量的大山(寓意父辈如山般的守护),或是自己心中英雄父辈的形象。在精心折叠、粘贴竹制扇骨的过程中,志愿者同步讲解折扇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历史,并升华寓意:“这展开的扇面,如同父辈们用奋斗撑起的广阔天地,守护着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宁;每一次扇动,仿佛在传递那永不熄灭的奋斗薪火。”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体验了传统工艺的匠心,更将阅读所得的精神力量具象化、情感化。
活动反响热烈。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绘制的“红色小扇”,并踊跃分享感悟:“我知道了爸爸说的‘不怕困难’是什么意思了!”、“我喜欢故事里造火箭的爸爸,我长大也要发明东西!”、“扇子上的红旗真好看!”他们不仅对父辈的奋斗历程有了形象认知,萌发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国家的朴素热爱,更在沉浸式的“读、思、做”过程中,体验了阅读的乐趣,初步感知了历史与奋斗的价值,悄然种下了传承红色基因、立志勤学报国的种子。
据悉,本次“折扇绘红韵,书香润童心”活动是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全民阅读战略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重要实践。活动成功将国家倡导的红色基因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与阅读习惯培养目标,转化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沉浸式体验,在激发阅读兴趣、锻炼动手能力、提升审美素养的同时,于幼小心灵深处厚植了爱国情怀、奋斗精神与文化自信,为其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情感与价值基础,也为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校园氛围、建设“书香中国”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为我志愿者为小朋友们讲解红色电影,王嘉祺通讯员摄)
(图为我志愿者指导小朋友进行折扇的制作,王嘉祺通讯员摄)
(图为我志愿者指导小朋友进行折扇的绘画创作,王嘉祺通讯员摄)
(图为活动结束后志愿队所有志愿者与小朋友们的合照,王嘉祺通讯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