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的考察调研足迹,7月9日至15日,由闽南师范大学牵头,与三明学院、厦门华厦学院两所高校师生组成的“追寻领袖足迹担当强国使命”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湖南站)31人一行前往湖南长沙、株洲两地开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科技湘军:车间铸就强国梦 实践队深入湖南科技阵地,在企业车间感悟湖南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实践队近距离参观挖掘机总装车间,深入学习智能装备领域的前沿技术。在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展厅内,队员们从一个个标志性工程感受企业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创新实力。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队员们目睹了动车组、地铁车辆的高效组装流程,回顾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从“引进来”到“领跑全球”的辉煌历程。实践队还来到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筹备处旧址,在这里聆听企业员工讲述祖孙四代坚守铁路的故事,感悟“志存高远、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与产业报国的深厚情怀。
通过走访湖南的科技高地,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技术的硬实力,践悟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现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精神,更读懂了科技自立自强的背后,是一代代人才“甘坐冷板凳”的坚守与传承。
图1实践队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参观 董伊蕾摄

图2实践队在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参观 董伊蕾摄

图3企业员工为实践队讲述祖孙四代坚守铁路的故事 章海龙摄
红色湘土:铸魂育人守初心 实践队踏上湖南这片红色沃土,探索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方式。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参观校内陈列馆,重温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泛黄的实物与生动的影像静静诉说着“螺丝钉”精神的内核,那份甘于奉献的赤诚直抵人心。韶山晨光里,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文物勾勒出伟人的革命足迹,故居的青瓦木窗承载着领袖成长的记忆。在花明楼,红领巾讲解员用童音讲述刘少奇同志的奋斗故事。橘子洲头的江风里,队员们聆听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再生教授讲授思政课,在重温《沁园春・长沙》中追忆峥嵘岁月。实践队成员李颖诺不禁感叹道:“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传承,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理想信念的铸魂培根,唯有将初心融入血脉,才能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

图4实践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参观 董伊蕾摄

图5实践队在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内参观 章海龙摄

图6实践队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参观 杨纯真摄

图7实践队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内参观 杨纯真摄

图8陈再生教授为队员们现场讲授思政课 章海龙摄
文脉湘传:古今融合谱新篇 行走在湖湘文化的地标间,实践队在历史文脉与现代创新的碰撞中感受湖南依托人才将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生动实践。实践队走进岳麓书院,凝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清代楹联,仰望“实事求是”的鎏金匾额,在这些文化古迹中探寻岳麓山下弦歌不辍的千年学脉。实践队成员缪俊杰有感而发:“正是这样的精神沃土,孕育了湖湘大地绵延不绝的人才辈出传奇!”实践队还来到湖南博物院,无论是马王堆文物的挖掘、修护和复制,还是AR导览、智慧导览器、“山海”APP等创新应用,都彰显出千年文脉在现代科技赋能下焕发的新风彩。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博物院,我们看到了湖湘大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创新实践。实践队成员谢盈在实践心得中这样写道:“千年书院育英才,数字文博展新篇,这正是教育培根、科技赋能、人才兴湘的生动写照。”

图9实践队在岳麓书院内参观 谢盈摄

图10实践队在湖南博物院内参观 章海龙摄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福建学子探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的生动课堂。大家纷纷表示,要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使命,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在更多领域绽放光彩,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