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落地见效,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以交流促进民族团结,7月17日,由艾杰克村村委会主办,江西科技学院“石榴花开筑梦疆来”实践服务队、江西财经大学“江新比心”民族团结实践团联合承办的“百日文化广场活动——群星荟萃,民星闪耀”联欢会圆满举行。这场集民族特色与青春活力于一体的文化盛宴,成为赣疆两地青年携手服务基层、共促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此次活动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表达相结合,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舞台上焕发生机。晚会在返乡大学生带来的柯族舞蹈《库木孜情》中拉开序幕。舞者伴随具有柯尔克孜族特色的旋律翩翩起舞。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他们用肢体语言诉说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台下村民们举起手机记录、跟着节奏轻和的举动,则是对家乡文化最朴素的认同与自豪,让“文化传承”从抽象概念变为具象画面。
紧随其后的维吾尔族舞蹈《不到新疆真遗憾》,更是将民族文化的魅力推向高潮。舞者以舒展的肢体为笔,以舞台为卷,勾勒出新疆大地的壮美画卷:当舞蹈接近尾声时,“新疆是个好地方”的赞叹声在观众席间自然响起——这不仅是对风光的赞美,更是对新疆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由衷感慨。舞者用艺术语言将家乡之美、生活之甜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让民族文化成为连接情感的纽带。
“青年者,国家之魂。”作为活动的核心力量,两支来自江西的实践队伍以青春之力为晚会注入活力,更以实际行动诠释“赣疆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江西科技学院“石榴花开筑梦疆来”实践服务队始终以“交流协作”为核心,将赣疆协作的故事融入节目创作。由实践服务队队员与克孜勒陶镇中心学校的大小朋友们共同演绎的舞蹈《以舞为桥,共建一家》,把“协作精神”的具象化表达。舞台上,队员们与小朋友们默契配合,如“石榴籽”般紧紧相依。这一幕恰如江西与新疆在对口支援中携手共进的缩影——从经济帮扶到文化交流,从人才支援到产业协作,赣疆两地始终心手相牵。
而实践服务队联合小朋友带来的诗歌朗诵《少年中国说》,则让青春的力量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的铿锵誓言,从江西学子与新疆小朋友的口中共同迸发,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响彻广场。这正是青春力量的价值——不仅是舞台上的精彩,更是对“共筑中国梦”的接力传承。
“人心齐,泰山移。”这场晚会的意义,早已超越演出本身——它是一次民心的相聚,是一次情感的交融,让“民族团结”从理念变为可触可感的生活场景。布帕提曼带来的《爵士舞》,以动感的节奏、现代的风格,展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当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舞蹈元素相遇,台下观众从最初的好奇到后来的喝彩,展现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喜爱——这正是民族团结的底色: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交流中凝聚共识。
活动尾声的《集体舞恰恰》,更是让“舞台”变成了“连心桥”。在舞者以及两队队员们的热情邀请下,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舞台,各族群众在同一旋律下共舞。此时,“表演者”与“观众”的身份界限悄然消融,只剩下“我们”——这是文化活动最动人的力量:用快乐拉近距离,用互动凝聚人心。
此次“百日文化广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文化惠民政策的具体落实,更是赣疆两地青年携手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江西科技学院“石榴花开筑梦疆来”实践服务队的指导老师董金浩感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情感与行动。
未来,江西科技学院“石榴花开筑梦疆来”实践服务队也将继续发挥优势,在文化传承、教育帮扶等领域深化与当地的合作。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民族团结之花将在基层沃土持续绽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让“赣疆同心、携手圆梦”的故事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