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寒假“返家乡”实践纪实|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扬薪火,笃行致远”社会实践团队赴威海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思政教育方针,贯彻“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宗旨,积极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化建设的实现路径,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6名大学生组成“‘红’扬薪火,笃行致远”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威海革命遗址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公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甲午中日战争博物馆陈列馆、红色胶东展馆等地开展参观学习与实地访谈。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先辈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一)铭记甲午风云,砥砺强国之志
  
  在“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的刘公岛上,成员们依次参观了海军公所、丁汝昌纪念馆、水师学堂、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馆、甲午中日战争博物馆陈列馆等教育基地。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馆中,团队成员从甲午战败的教训出发,思考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展馆通过沉浸式历史场景还原与互动教学,将近代海权丧失与当代国防建设形成鲜明对照,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在甲午中日战争博物馆陈列馆中,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与史料,还原了甲午战争的全过程。由于清王朝制度落后、军事技术代差、长期闭关锁国等因素,致使《马关条约》签订,山河破碎,民族蒙羞。正如谭嗣同所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刘公岛上的英利洋行旧址、英皇家海军陆战队营房及军官住宅、麻井字船坞都是曾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见证;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局外中立”、著名的“国帜三易”、马关春帆楼的“屈辱谈判”,无一不诉说着国难当头、外敌入侵的奇耻大辱!
  
  然而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无数英雄烈士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展现出誓死不降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左宝贵死守平壤,血战玄武门、陈京莹力战不屈,壮烈牺牲、刘步蟾坚守阵地,与舰共亡......纵有无数觉醒的国人舍生忘死、为国捐躯,但清王朝统治的腐朽与落后早已注定了近代中国的悲惨命运,甲午风云留给我们的是长达百年的殇思...
  
  走出展馆,海风依旧。此次刘公岛参观活动,是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洗礼。团队成员通过甲午海战文物、战场遗址等历史实证,直观感受近代中国屈辱历程。刘公岛承载的历史时刻警示我们,国家实力决定民族命运。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到今日海军走向深蓝,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激励我们以史为鉴,筑牢国防安全屏障,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
  
  (二)传承胶东基因,赓续驻港精神
  
  怀着对无数英雄先辈的敬仰,我们肃立在天福山起义纪念碑前,向英烈们深深地鞠躬致敬。那一刻,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革命遗迹前的我们,在展馆讲解员非常专业的快板表演、民谣歌曲中,仿佛窥见了战火年代的硝烟弥漫,听见了无数百姓的奔走疾呼,感受到深切的无奈、痛恨、希望、光明......
  
  其中,最令团队成员们印象深刻的是胶东革命根据地中,卓越的女性力量。从自缢以明志的女战士于森,到毅然参军的十二姐妹;从送儿上战场的中年妇女徐永彩,到逃荒女变为一等功臣的梁喜友;再到大调干中北上女干部史春英......无数妇女在红色胶东合力写下了“女性能顶半边天”的革命历史。
  
  通过胶东民众的大参军运动,数不清的胶东子弟兵走出家乡、走向全国战场,转战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所向披靡、屡建奇功。从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以天福山起义队伍为根脉的胶东人民武装力量,相继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41、第27、第31、第32四个野战军和一个海军支队。现在,驻香港部队陆军部队前身,正是来自以天福山起义部队为根脉的塔山英雄团的部队。这是胶东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接力传承,这是胶东红色精神在新时代驻港部队的生动诠释。我们从天福山走来,走向更加明媚、富强的中国,但我们更因该时刻谨记:我们,从天福山走来。
  
  (三)缅怀两弹元勋,传承科学精神
  
  郭永怀“以身许国,壮烈牺牲”的事迹让成员深受震撼。1968年12月,郭永怀不顾周总理劝告,带着一组核武器研究关键数据的测算结果乘飞机回京汇报。在飞机起火的最后关头,郭永怀用血肉之躯护住了新中国国防的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郭永怀早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脑海里只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如果一张美国绿卡摆在前面,荣华富贵手中在握,而中国依旧是1950年代的那个中国,我们能否像他那样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回到父母之邦,与祖国共攀登,与民族共患难。如果依然登上世界科技的巅峰,而且家庭美满,爱好满满,我们是否能像他那样放弃这所有,销声匿迹于雪域高原、戈壁荒滩。如果为国尽忠功勋赫赫,而区区几十块钱就是表彰的所有,我们又是否能像他那样依然无怨无悔、一往无前。”
  
  郭永怀先生用他的的一生,实现了海外求学的初心,完成了报效祖国的理想。这些成就,源于他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源于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源于他孜孜不倦、勤奋执着的奋斗精神;源于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线热爱与忠诚!他的爱国情怀、科研精神、教育家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的铭记和学习。
  
  参观过后,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结合自己的参观感受和社会调研的成果,与各领导及工作人员举行座谈,主要围绕展馆的陈列情况、参观群体、开放效果、数字展馆建设以及博物馆联合体等内容进行交流。从领导的反馈中获得了十分珍贵的调研成果和切实建议,感受到了红色展馆在思政育人中潜移默化的重要效能。
  
  未来,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扬薪火,笃行志远”社会实践团将继续开展红色展馆社会实践活动,“以教促学”,开发大学生的思政主动性:通过社会研学“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宣讲输出“学进来、讲出去”,对标红色展馆与思政课堂,在“红色展馆与思政大讲堂共振育人机制”项目实践中,促进红色展馆(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提升大中小学生思政理解与政治认同。带领更多同学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体悟民族精神,树立报国之志,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组长:宋琳
  文案:柴宣羽、宋琳
  摄影:陈颖雪、金映瑞
  后期:王石、王子墨
作者:“‘红’扬薪火,笃行致远”社会实践团 来源:“‘红’扬薪火,笃行致远”社会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寒假“返家乡”实践纪实|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扬薪火,笃行致远”社会实践团队赴威海
  • 百年桨声再起 十里秦淮焕新——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赴秦淮风景区开展实地调研
  • 寻迹孤山: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赴清行宫遗址开展实地调研
  • 成都文殊院调研:千年古刹的文化瑰宝与历史传承
  • 三祠探源家风史,一路传承德义章
  • 奉献真心 情暖敬老院
  • 奉献真心 情暖敬老院
  • 为了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青春伴夕阳”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1月13日--2025年1月18日来到山东省济南市济南祥和苑老年公寓开展为期6
  • 03-12
  • 安徽财经大学学子对话古琴演奏家:当传统邂逅流行
  •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团队“数字时代网络暴力信息的风险治理路径研究” 项目:多维度剖析与治理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