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成都文殊院调研:千年古刹的文化瑰宝与历史传承

发布时间:2025-03-1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作者:陈晚)文殊院,这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佛教圣地,始建于隋唐时期,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如今已成为西南地区佛教文化的象征。文殊院第一代方丈慈笃禅师,德行高洁,曾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入火光三昧,感得文殊菩萨现瑞,被信众视为文殊菩萨化身。寺院因此得名“文殊院”,沿用至今,寓意深远,深受信徒敬仰。为探访文化遗迹,调研外宣质量,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调研团队对成都文殊院进行了实地调研。
  
  首先,团队成员步入大雄宝殿,两尊玉佛庄严矗立,分别由院僧性麟和尚与登云和尚于1923年和1938年从缅甸请回。龛前巨大的玻璃,则是1919年住持明正宗观从上海运来,历经千辛万苦,方得安置于此,成为当时成都罕见的珍品。
  
  成员还关注到院内珍藏着明崇祯皇帝宠妃田妃所绣的“田衣绚彩”袈裟,共绣有248尊佛像,精美绝伦。此外,寺内藏有四部血书佛经,均为历代高僧刺舌取血,发愿抄写而成,字字血泪,彰显了僧人们的虔诚与毅力。
  
  再向前走去,一件音像映入眼帘。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发愿拔取秀发,绣成水月观音像,名为“发绣披珍”,其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而光绪八年(1882年),杨遇春曾孙杨光圻为父祈寿所作的“金刚经塔”,则以《金刚经》全文构成七级浮屠,设计精巧,堪称艺术瑰宝。1965年,玄奘顶骨舍利来到文殊院。文革期间,前任方丈宽霖法师为保护这一圣物,终日将其缠于腰间,即便遭受迫害亦不离不弃,终使顶骨得以完好保存。
  
  古刹内特设的禅文化体验区,为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提供了体验佛文化的窗口。游客可以参与抄经、禅修等体验活动,感受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静室临帖,禅堂趺坐,体悟清净本心。此外,游客还可以亲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佛教工艺品。既可执竹篾编莲灯,亦能持朱砂绘经卷,方寸器物间尽显东方美学的禅意流转。
  
  据院方执事介绍,这些融贯古今的弘法实践,既是对《妙法莲华经》"开权显实"教义的时代诠释,亦暗合"人间佛教"的济世情怀。当青烟萦绕的青铜香炉遇见数字化导览系统,当传统讲经融合现代心理疏导,这座千年道场正以创新之姿,在都市文明的土壤中播撒着慈悲智慧的种子。
  
  暮鼓晨钟里,文殊院不仅延续着宗教圣地的精神道场功能,更化身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调研专家指出,这种"以艺载道、以文化人"的实践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成都样本。
  
  此次调研,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千年古刹的独特魅力与不朽价值。文殊院所承载的佛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其建筑遗存、典籍文物与仪轨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研究价值,需建立科学保护体系,深化数字化建档与活化研究,使千年禅林的文化基因得以永续传承。文殊院将现代博物馆建筑语言与传统禅意美学有机融合,构建"院馆一体"的文化场域。通过沉浸式展演、智慧导览等创新形式,让文物"活起来",使古刹焕发时代生机。
作者:陈晚 来源:陈晚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成都文殊院调研:千年古刹的文化瑰宝与历史传承
  • 三祠探源家风史,一路传承德义章
  • 奉献真心 情暖敬老院
  • 奉献真心 情暖敬老院
  • 为了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青春伴夕阳”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1月13日--2025年1月18日来到山东省济南市济南祥和苑老年公寓开展为期6
  • 03-12
  • 安徽财经大学学子对话古琴演奏家:当传统邂逅流行
  •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团队“数字时代网络暴力信息的风险治理路径研究” 项目:多维度剖析与治理
  •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工部开展“童样想法 哲样启迪”志愿活动
  • 公管院青工部开展“童心依旧”活动
  • 红心寻英探史 | 赤心焕彩耀华光——实践总结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