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肥古祠寻根,家风家训溯源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广大家庭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合肥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2025年1月14日,安徽财经大学羽翼丰成队在李鸿章故居、包公祠和高家祠堂三个地点进行了实地考察,体会家风家规的传承。

合照
二.【寻根江淮文脉·探秘晚清名门】——李鸿章故居家风解码
在"李府"的雕花门楼与青砖黛瓦间,团队成员深入挖掘李鸿章家族的家风精髓。故居展陈的李鸿章手书家信中,"培德勤业,不坠门风"的叮嘱清晰可见,其弟李鹤章所立"诗书继世,耕读传家"的祖训更被反复誊抄于族谱。“敬宗睦族,务本崇实”,是其家族秉持的重要理念,既强调对家族先辈的敬重、族人之间的和睦,也注重务实的生活态度与为人准则。

李鸿章雕塑
在研习家族名人的事迹时,成员们了解到他们在学术、政治领域的成就,皆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李鸿章侄孙李道增院士曾回忆:"祖父常说'官爵是暂时的,门风是永远的'"。

李鸿章故居
三.【包公祠前问清正·清风阁里话传承】——千年廉政文化的现代启示
踏入包公祠,古雅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了包拯一生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故事,驻足凝视着祠内展示的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短短三十七字,字字千钧,道出包拯对廉洁家风的严苛要求。
移步清风阁,通过观赏廉政文化展览,成员们了解到包拯家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深刻领悟到廉政文化的时代价值。

包公祠
四.【高家祠堂见春秋·家训活化传新声】——宗族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实践
驻足在高家祠堂前,团队成员们仔细研读高氏以报效祖国、孝义传家、尊长敬上、敦睦乡里、团结族群为大义的十二条族规祖训。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家祠堂不仅是宗族文化地标,更成为基层治理创新平台,年举办家风主题活动50余场,惠及群众超8000人次。

高家祠堂
五.合肥祠堂研学路,家风传承新征途
走进李鸿章故居,能看到其家族对学识的重视,倡导勤奋向学、修身齐家,以知识为基,培育家族人才。包公祠内,“清正廉洁”的气息扑面而来,包公秉持公正无私的家训,对后世子孙有着深远影响,警示着后人坚守道德底线,为官为民,两袖清风。高家祠堂则处处彰显着“忠厚传家”的祖训,强调为人忠厚老实,与人为善,营造和睦家族氛围。通过这次实践,全体成员深刻认识到家风家训家规对个人品德塑造、家族传承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它们是家族精神的延续,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在未来生活中,全体成员会将这些优秀的家风理念融入自身,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为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通讯员:程一帆,何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