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占据该市135英亩土地的波士顿大学的目标是到2040年实现碳中和。这座高305英尺(92.964米)的计算和数据科学中心将使用地热能进行加热和制冷,并作为该市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标志。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度发展,消费者不再满足单纯地使用商品,而是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来。大学生虽然属于收入中等偏低的青少年群体,但有较强的购物欲并且经常购入生活非必需品,因此拥有数量较多的闲置物品。互联网技术和绿色发展的观念影响了如今年轻人的消费观,循环经济也应运而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促进绿色发展,确保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和谐性。
大学生作为同龄人,有共同的生活环境、相似的消费心理和生活方式,交易商品具有共性,同时,也有购入廉价但能短期使用的二手商品的需求,这是二手交易在大学生交易行为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主要原因。根据 2021 年对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关于闲置物品交易态度的问卷统计,大学生处理闲置物品的方 式 如 下: 选 择 暂 时 搁 置 或 丢 弃 的 同 学 最 多,占 比46. 20% ; 选择通过校内交易群进行交易的占比 24. 00% ;20. 74% 的同学选择作为废品处理; 仅有 9. 06% 的同学选择捐赠和其他处理方式。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减少产品的加工和制造步骤,延长材料和产品生命周期,提升产品的碳封存能力,减少由于开采原材料、原材料初加工、产品废弃处理和重新生产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蕴含着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又突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底线要求。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大都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使用。必须从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抓起,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既要考虑资源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节约优先,不断提高资源本身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更要考虑资源利用涉及的人与自然关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为资源开发利用划定边界和底线,控制人类向自然无度索取的不合理欲望,限制人们过度利用自然的不合理行为。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集约和再利用,包括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物资回收再生等。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 这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主席讲述资源利用的重大意义:资源循环利用的根本推动力是科技进步。新技术会开拓出新的资源领域及新的使用方式,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因此,着力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实际应用,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才能实现更大范围和更高效率的资源循环利用。习近平指出:“突出抓好科技进步与创新, 切实解决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难题。”习近平强调:“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围绕重点产业和企业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关键和共性技术, 组织研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 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突破技术瓶颈, 形成技术优势。”
- 调查人物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全体社会公民
- 调查地点
线上调查及线下发放问卷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在提高的同时,必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循环型生产方式要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既是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供给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更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现实需要。
本次活动我们团队采用问卷法的形式,为了充分地了解到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人对本次调查的看法,了解大众对资源循环利用及绿色低碳的看法和建议。本次问卷共有14道题目,分为8道单选,6道多选,题目主要针对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对此类问题的看法,涉及到他们对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知识掌握程度。本调查问卷主要对关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调查,为了更加广泛地了解到现在大众对环保此类的问题的看法。
调查前期我们团队进行了课题讨论,每个成员都需要拿出一份自己构思出来的课题,想出自己想要讨论的课题,发到群里,大家进行讨论,统一交给我们小组的组长,组长进行筛选,然后发起投票,根据大家的意见选出最适合本次的课题。选出课题之后,每个成员根据本次主题,每个人想五个问题写问卷,最后由小组组长以及实践部相关成员汇总制定出相关问卷。我们的问卷线上及线下同时进行,不仅增加了填写问卷的数量,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组员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力。本次问卷一共发放了3200份,收回有效问卷3200份,有效率为100%。
组长将数据用特定软件进行汇总分析之后,将每一题的作答情况发给每个成员,数据会使调查更加具有说服力。
本次调查由暑假调研实践队在线上及线下发问卷,线下问卷回收后,由各组员自己将纸质问卷录入线上问卷中,然后统一交由组长进行汇总,得到最终数据结果。最后做出如下分析:
表1:样本的性别比例
性别 |
男 |
女 |
比例(%) |
57.84% |
42.16% |
表2:样本的身份比例
身份 |
学生 |
群众 |
环保局有关机关工作人员 |
比例 |
50% |
45.77% |
4.23% |
观察以上两个表可得出:由表1性别比例结果可以看出,本次对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回收调查男女比例不均衡,其中男性的调查偏多,而对于女性的调查偏少,因此本次的调查结果可能更偏向于男性的看法与思考。表2中学生占主体部分,群众相比较少,环保局有关机关工作人员更是几乎没有,因此本次调查更加偏向于大学生,更不能代表社会上的全体公民。
- 当前调查对象对于垃圾分类、废旧物资的捐赠或变卖及其意义上的看法
表3:调查对象对垃圾分类的看法
表4:调查对象对废旧物资捐赠或变卖的看法
表5:调查对象认为对环境生态产生的影响有多大
观察以上表格可以发现:由表3调查对象数据可看出,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进行垃圾分类,还有一小部分的人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可以看出很多人已经有了很大的环保意识,我们的社会在逐步地变好。表4中调查对象数据中可看出捐赠过废旧物品的人站绝大数,说明人们是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家的环保意识都在提高。表5可以看出认为传统的废旧物资处理方法对环境生态影响大的人有很多,大家都在对环境生态这方面保持一定的关注度,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持不确定的态度,说明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 调查对象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循环的废旧物资的看法
表6:是否了解过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相关知识
表7:是否愿意购买使用废旧物资再利用后物品
表8: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知识
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知识 |
电视、新闻 |
学校宣传普及 |
相关书籍、刊物 |
网络平台信息 |
小区志愿者宣传 |
其他 |
比例 |
53.85% |
48.26% |
42.72% |
49.62% |
33.99% |
8.08% |
观察以上三个表格可以发现:由表6得了解过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相关知识的人大部分是偶尔而不是经常,说明在这个方面人们缺失对该知识的一些认知,还有一部分人从来没有了解过该方面的知识,对知识的学习方面我们还是应该加强。由表7得大部分的人愿意购买使用废旧物资再利用后物品,只有较少的人不太愿意,这是一个好的趋势。由表8得大部分的人从电视新闻及学校宣传普及上了解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知识,还有一部分的人从书中得知,大家都在学习其中的知识。
当前,我国城市废弃物存在数量迅速增长,资源化利用短板明显等问题,我国城市废弃物循环和资源化水平仍存在提升空间。为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市废弃物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从城市废弃物源头减量、完善分类回收利用体系、提升再利用和末端处理水平及加强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城市废弃物循环和资源化利用的思路建议,努力促进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在指导思想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利用水平,促进二手商品规范流通,全面提升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未来目标上:到2025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000个以上。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行业“散乱污”状况明显改观,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更加规范,交易规模明显提升。60个左右大中城市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时代,我们将以《规划》为契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为“十四五”建设开好头、起好步。我们作为青年也要起到带头作用,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是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保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全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以数字化创新基础设施运营和监管模式,强化信息收集、共享、分析、评估和预警。加强设施绿色化建设,推动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采用先进节能低碳环保技术设备和工艺,推动稳定达标排放。强化处理设施二次污染防治能力建设,规范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填埋设施封场治理,加快补齐焚烧飞灰、渗滤液、浓缩液、填埋气、沼渣、沼液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短板,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1. 潘永刚.《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 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R]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3. 陆昊《人民日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N]人民网
4. 张友国《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J] 红旗文稿
5. 阿黎《“零碳校园”,离我们还有多远?》[J]知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