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引领产业振兴,借“吨半粮”打造齐河品牌(通讯员 李诺 张超东 张文瑞)2003年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千万工程”主要分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村精神,万村稳定;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等三个部分。为深入理解“三生”的深刻内涵,实践队一行来到齐河县赵官镇了解“千万工程”建设情况。
赵官镇大徐村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赵官镇紧追浙江省步伐,通过硬化街巷胡同25.8万平、栽种各类绿化苗木20万余株、打造美丽庭院1064户、实施污水一体化旱厕改造2787套,在全县率先实现了美丽宜居乡村全覆盖;同时,大徐村引进客商对300多亩煤矿塌陷地进行田园综合体建设,通过对原有3处具备垂钓条件的鱼塘项目进行改造提升,以鱼塘承包户为投资主体,实施配套设施建设及周边道路硬化,为观光垂钓产业夯实基础。游百里生态长廊,赏黄河致富之路, “千万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众多村庄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家园,也形成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人居环境的改善让乡村成为充满魅力和希望的沃土,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千万工程改造人居环境,特色农业助力生态振兴
张官店村生态旅游建设
在“千万工程”的建设中,张官店村取得卓越成效。在生态农业和有机种植方面,张官店村引入新型科技,大力发展有机种植,通过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改善土壤质量并保护水资源,产出健康安全的农副产品。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张官店村将居民房屋翻新做到了原址回迁,积极引进资金进行村容整治形成多样化商业,即照顾到当地村民的情绪和思想,又减缓了当地人才的外流,为乡村发展留住了新鲜血液。在生态旅游开发方面,当地开辟自然保护区的观鸟线路、乡村旅游线路,提供农家乐和民宿服务,并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工作,组织植树造林活动,恢复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提供游憩和休闲的场所。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张官店村实施水资源保护工作,当地利用湖泊资源,开展相关的旅游项目和活动,例如,划船、钓鱼、摄影等,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同时,开发湖泊周边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通讯员 王明哲 摄
齐河县小麦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8月4日上午,实践队一行参观了齐河县国家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讲解员老师的介绍下,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齐河县乡村农业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为着力推进品牌强农,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市人民政府、齐河县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山东农业大学德州(齐河)小麦产业研究院,引进14个院士团队与20多个专家教授团队,或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小麦产业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服务全国农作物育种提供齐河方案。
通讯员 王明哲 摄
“吨半粮”配套设施建设
齐河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成80万亩粮食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区,投资9亿元实施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县项目,全力攻坚“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突出抓好“减损节粮”。由齐源集团投资5亿元在齐河县内已建设16处粮食烘干仓储项目及其配套设施,新增粮食储备规模19万吨,日烘干能力达到1.08万吨,在全国产粮大县中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食为政首,粮安天下。齐河将全力推进粮食稳面积、增单产、抓品质、强产业、提效益,预计到2024年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持续擦亮“上风上水上齐河”和“黄河粮仓、生态齐河”品牌,为“中国饭碗”添加更多优质“齐河粮”。
通讯员 王明哲 摄

通讯员 王明哲 摄
齐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随后,实践队一行来到齐河县古酿小镇,队员们依次参观醋道、天之酱、石磨坊、知豆人家、酿酒基地、开心牧场等工坊,了解富足八宝的制作工艺,品尝古酿小镇特色产品。粮食醋,以富含淀粉质的粮谷为原料,以酒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发酵,传承山西老陈醋古法工艺酿造而成,由此制作出来的粮食醋具有“酱香突出,酒体醇厚,香味层次丰富,入口绵柔,回味悠长”的品饮效果;石磨坊在传统石磨中引进机械作为动力系统,提升了石磨效率,磨成的全麦面粉加工形成的各类面食深受男女老少喜爱;粮食酒的酿造需要稳定适宜的发酵环境,为此,每日都会有专业的师傅对酒槽进行压实,为酿造营造适宜的厌氧环境。古酿小镇循环产业园区凭借自身独特的条件,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和发展现状,推出古酿系列产品,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古酿小镇将农业、加工业、服务业进行有机结合,以产业统筹发展带动当地乡村振兴、打破单一产业局限性。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齐河古酿小镇打造局域特色发展板块,以特色产业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成功打造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改善落后面貌新案例。
通讯员 屠晓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