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京特色美食采访报告——南京烤鸭

发布时间:2025-07-1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南京特色美食采访实践报告 —— 徐家鸭子店

一、引言​
南京,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不仅有着秦淮河畔的婉转风情,明城墙下的岁月沧桑,更有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文化。在众多美食之中,南京烤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独特的风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南京人。暑假期间,我怀揣着对南京美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来到了南京市雨花台区民和路 1-20 号的徐家鸭子店,展开了一场关于南京烤鸭的深度采访实践。此次实践旨在探寻南京烤鸭的历史脉络、制作奥秘,更聚焦于徐家鸭子店如何在青年传承人的带领下,以商业手段让这一传统美食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二、南京烤鸭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南京素有 “鸭都” 之称,南京人对鸭子的喜爱由来已久,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唐代学者陆广微在《吴地记》以及宋代李昉的《太平御览》中,均记载了吴王夫差筑城养鸭的事迹,可见彼时吴地(南京隶属吴地范围)人们已普遍食用鸭子 。《南史》里也有一段关于鸭子助力战争胜利的有趣记载,梁敬帝绍泰二年(公元 556 年),陈霸先率军与北齐军在建康附近作战,因大雨导致士兵缺粮、士气低迷,关键时刻陈蒨送来三千石米和一千只鸭子,陈霸先军队靠 “炊米煮鸭” 重振士气,最终战胜北齐军,此后鸭子在南京人心中的地位愈发重要,鸭馔烹饪方式也日益丰富。​
南北朝时期,南京烤鸭的雏形初现。南朝人虞悰所著的《食珍录》中记载了 “炙鸭”,这被视作将鸭子作为烧烤食材的最早文字记录 ,为南京烤鸭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书中虽未详述其制作过程,但结合同时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 “腩炙鸭” 的做法 ——“肥鸭,净治洗,去骨作脔,酒五合,鱼酱汁五合,姜、葱、橘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渍一炊久,便中炙”,可推测当时 “炙鸭” 或已采用类似的腌制、烤制流程,追求鸭肉入味与外皮焦香。​
东晋时期弘君举所著《食檄》,更是从侧面为南京烤鸭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线索。文中虽未直接提及 “炙鸭”,却详细描绘了诸多江南美食及饮食场景。彼时南京作为东晋都城,饮食文化昌盛繁荣,各类珍馐美馔层出不穷。烤鸭作为极具江南特色的美食,很可能已在当时的饮食体系中崭露头角,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被《食檄》详尽记录。但从其对周边食材运用、烹饪技法的描述中,不难想象,以当地优质湖鸭为原料,经独特炙烤工艺制作的 “炙鸭”,或许已悄然出现在东晋贵族的餐桌上,成为宴会佳肴之一。​
到了明朝,南京烤鸭迎来关键发展期。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受当地 “三天不吃鸭,走路就打滑” 风气影响,每日必食烤鸭。宫廷御厨为满足皇帝需求,不断钻研,在传承前代 “炙鸭” 技艺的基础上,研制出叉烧烤鸭和焖炉烤鸭两种经典做法。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将南京烤鸭技术带去,北京第一家烤鸭店开业时名为 “金陵片皮鸭”,足见南京烤鸭对北京烤鸭影响深远 。​
南京烤鸭制作精细,注重皮酥肉嫩、肥而不腻的口感。其独特之处在于,鸭子在烤制前需经过一系列处理,如在鸭腔子里塞葱、灌水等,外烤内煮,使鸭肉熟透的同时,腔内的汁水也变得鲜美。出炉后的烤鸭,表皮金黄酥脆,鸭肉鲜嫩多汁。而搭配烤鸭的红卤更是南京烤鸭的灵魂所在,老卤的调制十分考究,需加入松仁、瓜仁、芝麻以及多种调料,口味讲究略甜微酸、鲜咸适度,与鸭肉相得益彰。​
三、徐家鸭子店的传承与发展​
(一)店铺的历史沿革​
徐家鸭子店在雨花台区民和路 1-20 号已经扎根多年,是周边居民心中响当当的鸭子品牌。它的故事始于老一辈徐家人对南京烤鸭的热爱与坚守。最初,店铺规模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摊位,凭借着地道的口味和实在的分量,慢慢积累了第一批忠实顾客。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家鸭子的名声逐渐传开,从一个小摊位发展成了如今拥有固定店面、设备齐全的鸭子店。​
(二)青年传承人的接棒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一辈渐渐力不从心,徐家的年轻一代毅然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这位青年传承人深知,要让徐家鸭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能仅仅依靠老顾客的情怀,还需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他首先从制作工艺上入手,在保留老一辈秘制配方和核心工艺的前提下,引入了更科学的食材处理和储存方法,确保鸭子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比如,建立了严格的食材采购标准,只选用优质的湖鸭,并且对鸭子的养殖环境、生长周期等都有明确要求。​
在产品方面,除了传统的烤鸭、盐水鸭,他结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推出了低脂烤鸭、五香烤鸭等新品种。同时,还拓展了产品线,将鸭身上的各个部位进行精细化加工,开发出了鸭舌、鸭肠等卤味小吃,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三)商业手段助力传承​
线上线下融合:青年传承人敏锐地察觉到互联网时代的商机,积极开展线上业务。他开通了外卖平台店铺,让顾客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徐家鸭子的美味。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店铺的日常制作过程、新品推荐、优惠活动等内容,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很多顾客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到徐家鸭子店,进而成为线下门店的常客。​
打造品牌形象:他注重店铺的品牌建设,设计了独特的店铺 logo 和包装。包装上印有徐家鸭子店的历史故事和南京烤鸭的文化背景,既美观又具有文化内涵,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此外,还统一了店员的服装,规范了服务流程,给顾客留下了专业、正规的印象。​
开展互动活动:为了增强与顾客的粘性,徐家鸭子店经常开展互动活动。比如,举办 “我与徐家鸭子的故事” 征集活动,邀请顾客分享自己与徐家鸭子的难忘经历,优秀作品会在店内展示并给予奖励。还会在节假日推出亲子 DIY 烤鸭体验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烤鸭的简单制作过程中,感受南京烤鸭的魅力。​
四、顾客评价与市场影响力​
在徐家鸭子店采访期间,我看到店内总是人头攒动,前来购买鸭子的顾客排起了长队。我随机采访了几位顾客,他们纷纷对徐家鸭子赞不绝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告诉我:“我吃徐家鸭子吃了几十年了,从它还是个小摊位的时候就开始买,味道一直没变,还是那么正宗。现在年轻人接手后,花样多了,但这老味道还在,不容易啊。”​
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我家孩子特别喜欢吃他们家的烤鸭,肉质鲜嫩,不油腻,而且他们的包装很方便,带回去给孩子吃很放心。有时候不想做饭,就买半只烤鸭,再配上点蔬菜,一顿饭就解决了。”​
除了周边居民,还有不少从其他区特意赶来的顾客。一位来自秦淮区的顾客说:“早就听说徐家鸭子店很有名,今天特意过来尝尝,果然名不虚传。这烤鸭的皮特别脆,卤汁也好吃,回去一定要推荐给朋友。”​
徐家鸭子店凭借着良好的口碑和独特的经营模式,在南京的鸭子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选择,还成为了南京特色美食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很多游客在品尝过徐家鸭子后,都会带一些真空包装的产品回去送给亲朋好友,让更多人感受到南京烤鸭的魅力。​
五、结论​
通过对南京市雨花台区民和路 1-20 号徐家鸭子店的采访实践,我对南京烤鸭这一特色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南京烤鸭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食檄》《食珍录》等文献中可窥见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徐家鸭子店作为南京烤鸭传承与发展的典范,青年传承人用创新的商业手段让这一传统美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他在坚守传统制作工艺和口味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品牌建设、互动活动等方式,扩大了店铺的影响力,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徐家鸭子店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传统美食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只有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才能让传统美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徐家鸭子店这样的传统美食店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贡献力量。
作者:陈睿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美术学院团总支团队,南京市雨花台区徐家鸭子店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南京特色美食采访报告——南京烤鸭
  • 美食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从传统节日的特定佳肴到日常街巷的特色小吃,每一道美食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
  • 07-12
  • “‘绘’味家乡 ——家乡美食插画行动” 暑期团队社会实践报告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