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绘’味家乡 ——家乡美食插画行动” 暑期团队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5-07-1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无锡,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之一,不仅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闻名,更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其中,无锡小笼包作为地方特色小吃的代表,以其皮薄馅多、汤汁鲜美、甜咸适口的独特风味,成为无锡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以无锡特色美食小笼包为主题,深入无锡本地知名小笼包店铺,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体验制作等方式,了解小笼包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以期更好地传承和推广这一传统美食。
  
  在实践开始前,我们通过查阅文献、网络资料及地方志,初步了解无锡小笼包的历史。据记载,无锡小笼包起源于清代,由常州、无锡一带的“汤包”演变而来,后经本地厨师改良,形成了如今“皮薄、馅大、汁多、味甜”的特色。实地走访与访谈我们选择了无锡几家知名的小笼包店铺进行调研,包括“熙盛源”、“王兴记”和“忆秦园”等。通过与店主、厨师及顾客的交流,我们了解到: 选材讲究:无锡小笼包的面皮需用高筋面粉,馅料选用猪腿肉,并加入皮冻以形成丰富的汤汁。工艺精细:擀皮要薄且均匀,包制时需捏出18-22个褶子,蒸制时火候控制至关重要。口味特点:无锡小笼包以“甜鲜”著称,糖的比例较高,符合本地人的饮食习惯。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无锡小笼包传承的困难,现今,无锡小笼包的制作仍以手工为主,但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许多老字号店铺依赖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而年轻人因工作强度大、学习周期长,较少愿意投身这一行业。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无锡小笼包也在不断创新,如推出低糖版本以适应健康饮食趋势,或结合网红营销吸引年轻消费者。无锡小笼包不仅是美食,更是无锡饮食文化的象征。通过短视频、美食纪录片等新媒体传播,可以提升其知名度,促进非遗保护。
  
  但其实加强技艺传承:鼓励餐饮学校开设传统小吃制作课程,培养年轻厨师。推动品牌化发展:老字号可结合现代管理模式,提升标准化、连锁化经营水平。创新与融合: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研发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新产品,如素食小笼、低糖小笼等。文旅结合推广:将小笼包制作体验纳入无锡旅游项目,增强游客参与感。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无锡小笼包的历史与工艺,更认识到传统美食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积极关注并参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让无锡小笼包这一“舌尖上的非遗”继续飘香四海。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绘’味家乡 ——家乡美食插画行动” 暑期团队社会实践报告
  • 三向奔赴促乡音传承 “语”你同行队大泽湖方言调研务实推进
  • “崧韵焕新”——“越织崧居,古埠新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对上虞崧厦街道城镇有机更新进行初步实践
  • 拾穗志愿服务队深入非遗根脉:从知识寻踪到乐器解析
  • 晨曦中的升旗仪式:凯里学院实践团与养小村 “艺路同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