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核’你一起,聚变青春队”走进淠河路团安新村小区,开启了一场关于 “两弹一星” 精神的探寻之旅。团队与曾参与相关工作的罗凤云、林正飞两位老人开展深入交流,探寻不同人生轨迹中,“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的多元路径。
图为团队和罗凤云老师的合照 田坤有摄
罗凤云老师:知识报国,育梦成光
上午,团队与罗凤云老师展开深度访谈。罗老师出生在农村,那个年代国家的免费教育政策为她提供了从乡村走向城市的难得机会。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求学之路布满艰辛,但也让这份机遇更显珍贵,也让她真切领悟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沉甸甸的重量—— 知识不仅能让自己走出乡村,更能成为报效国家的力量。毕业后,罗老师选择投身部队锻炼,军旅生活的磨砺成为了她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也让她深刻理解 “责任”与“奉献”的含义。结束部队历练后,她追随投身国防事业的爱人奔赴221基地,成为一名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她不仅传授知识,还将“无私奉献、协同攻坚”的精神融入教学。当谈及理想与家国时,罗老师说:“年轻人要开拓视野,更要懂得爱国,学成归来报效国家,这才是对祖国应有的热爱与担当。”
林正飞老人:坚守岗位,践行使命
下午,团队对林正飞老人进行了回访,再次聆听他与 221 基地的故事。林老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满是成长时代的印记:从被保送到县里求学,到响应号召投身部队训练,再到进入 221 基地工作,每一步都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初入部队时,匍匐前进等训练项目对他来说并不容易,但在班长的耐心指导下,他夜以继日地苦练,从动作生疏逐渐变得熟练自如。进入221基地工作后,林老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基地对出入管理严格,出入证种类繁多,权限各异——有的证件可全厂通行,有的则仅局限于特定区域。这些出入证不仅是身份标识,更是责任与纪律的象征。”在 221 基地的岁月里,林老和同事们始终严守保密纪律,哪怕对家人也绝口不提工作内容。“从农村娃到部队历练,再投身保密事业,能为国家的‘两弹一星’事业出份力,是我一生的荣幸。”林老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他的经历让队员们明白,“两弹一星” 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坚守 —— 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却用日复一日的严谨和担当,筑牢了事业的根基。
两位老人的故事,虽视角不同,却共同勾勒出 “两弹一星” 精神的丰富内涵:罗凤云老师以教育为载体,将精神传承融入日常教学,用知识培育报国新苗;林正飞老人以岗位为阵地,用坚守与自律践行使命,在平凡中彰显担当。他们的经历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两弹一星” 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人对理想的追求、对责任的坚守、对家国的热爱中。队员们表示,此次探访让他们对 “两弹一星” 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未来,团队将以此次探访为契机,通过校园宣讲、主题展览等形式,让更多青年学子了解这段历史,让“两弹一星”精神在青春实践中扎根生长,用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