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印记,传承二七精神——郑州大学三下乡实践队走进二七纪念地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暑期,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的三下乡实践队踏上了红色之旅,奔赴郑州二七纪念塔与二七纪念堂,追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汲取奋进力量,传承不朽的二七精神,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青春活力。
踏入二七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巍峨耸立的二七纪念塔。它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荣光。这座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高63米,共14层,塔身为白水泥、白石子粉刷,每层均有飞檐挑角,绿色琉璃瓦覆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郑州二七纪念塔全景--王昌婷摄
走进二七纪念塔,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1923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塔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通过实物、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全过程。实践队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述,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被工人们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和尊严,不畏强权、英勇抗争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队员们认真参观塔内文物与资料--王昌婷摄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位于钱塘路中段82号的二七纪念堂。这座建于1951年的纪念堂,是当年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旧址,也是为纪念在“二七”惨案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纪念堂坐西面东,占地6440平方米,建筑面积3917平方米,分主楼和两边配楼,均为二层,青砖垒砌,尖顶,红瓦屋面,是一座砖木结构的纪念性建筑,庄严肃穆。
在二七纪念堂内,队员们参观了“千秋二七”陈列展,馆内的展品、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多媒体展示,让队员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深远意义。面对陈列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队员们驻足凝视,仿佛看到了当年工人们为了正义和理想,并肩战斗、前赴后继的身影,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二七精神,实践队的队员们还积极行动起来,化身“小小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义务讲解。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讲述着二七大罢工的故事,将二七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听众。同时,队员们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了精美的短视频,通过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二七纪念塔和二七纪念堂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红色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队员们认真参观并采访、讲解--王昌婷摄
在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郑州大学的实践队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二七精神的内涵,更在实践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二七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踏上这片红色土地,探寻红色印记,传承二七精神,让这面精神旗帜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团队大合照--王昌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