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墙绘“说”清廉,牌匾“传”家风——巢湖学院实践团探访汪桥村廉洁文化“看得见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青砖黛瓦间,一幅幅彩绘诉说着清风故事;门楣门庭处,一块块牌匾镌刻着家风传承。为深入挖掘乡村廉洁文化内涵,助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7月5日,巢湖学院的寻廉巢湖,立德修身——巢湖学院赴环巢湖开展廉洁文化传承调研实践团走进巢湖市柘皋镇汪桥村,在错落有致的民居间通过实地走访、访谈村委干部、观摩文化墙与家风家训展示等形式,探寻廉洁文化如何以“墙”为媒,浸润乡村肌理、涵养文明乡风。
  汪桥村的民居错落有致,实践团成员沿着村道前行,村民房屋的外墙上一幅幅色彩鲜明、主题丰富的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文化墙以漫画、标语、顺口溜等形式,生动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村党支部书记向团队介绍,柘皋镇近年来将文化墙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软抓手”,通过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将廉政教育、道德规范与乡村景观相融合,让墙壁“说话”,让文明“入心”。
  在实地参观中,实践团成员注意到,不少文化墙前常有村民在此歇脚闲谈,墙上的内容自然成了聊天的话题,廉洁新风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日常。“这些墙以前要么空着,要么贴着小广告,现在成了‘会说话的教科书’。”正在墙边纳凉的村民指着一幅“邻里互助”的彩绘说道。原本冷清的墙面如今已成为村民日常交流的新聚集地。
  穿行在汪桥村的巷弄里,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的牌匾构成另一道独特风景。木质的“家风家训”牌上,“清白做人,踏实做事”“耕读传家,廉洁为本”等字样由村民亲笔书写,字迹虽不工整却饱含真诚。有的人家门口还挂着“三A级文明户”“十星级文明户”的金属牌,与家风牌相映成趣。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村里每年会举行家风挂牌、星级评比等活动,这不仅增强了村民的荣誉感,更推动了廉洁文化、优秀家训从“墙上”走进“心里”,形成家家传美德、户户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在实践团与村党委书记的访谈过程中,“文化墙+家风牌”的治理理念逐渐明朗化。书记坦率表示,如今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将廉洁文化、村规民约绘制于墙面、书写于牌匾,相较于以往常规的宣传方式,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村民易于理解、乐于接受,还显著提升了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度。
  夕阳西下时,实践团成员的相机里已存满汪桥村的画面:文化墙边上人们驻足的身影、门楣牌匾在阳光下的反光、村民指着“廉洁”二字笑谈的瞬间。这些画面背后,是柘皋镇以文化人、以廉润心的生动实践,也是实践团成员对“廉洁文化如何扎根基层”的深刻思考。此次汪桥村之行,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廉洁文化的传播,不在于形式有多华丽,而在于能否贴近群众、融入生活。墙上的彩绘、门楣的牌匾,看似微小,却承载着乡村文明的温度与力量。
  未来,团队将把此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整理成案例,让更多人了解基层廉洁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助力廉洁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让廉洁之风吹进更多角落。
作者:夏庆龄 来源:寻廉巢湖,立德修身——巢湖学院赴环巢湖开展廉洁文化传承调研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衡阳师范学院“三下乡”:笔尖诉母爱,信笺递感恩
  • 清风拂面处,实践正当时——巢湖学院学子追踪基层廉洁文化建设“双样本”
  • 墙绘“说”清廉,牌匾“传”家风——巢湖学院实践团探访汪桥村廉洁文化“看得见的传承”
  • 植保力量深入基层,深刻理解农资终端及橄榄产业面临的挑战
  • 中央财经大学“财绘陇原 陇上花开队” 深耕陇原:以青春智慧赋能水源村产业与文化振兴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