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前山村的夏日相逢:江西农大 “码上实践” 营队破冰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 月 2 日清晨,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码上实践” 暑期营队的 10 名成员与 1 名带队老师已齐聚校园。8 点 30 分,院办门口的台阶前,大家整理好衣襟,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快门声清脆响起,将这一充满仪式感的出发瞬间定格 —— 暑期营队出发照片里,年轻与沉稳交织的面孔与 “码上实践” 的队旗交相辉映,宣告着三下乡之旅正式启程。 
上午 10 点,营队准时抵达余干县前山村蔬菜基地的住宿点。这里虽不似校园宿舍那般整洁,却带着乡土特有的质朴气息。在老师的协调下,队员们迅速分工,有的整理行李,有的打扫房间,有的检查活动物资,原本空荡的屋子很快被收拾得井井有条,氤氲出几分 “家” 的温馨。短暂休整后,大家围坐在一起,队长带着大家再次确认下午活动的流程细节,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认真的光芒。
下午一点半,队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带着亲手书写的邀请贺卡,沿着田埂小路向前山村实践站走去。路边的蔬菜大棚里,翠绿的藤蔓攀着竹架向上生长,偶尔有蝴蝶从身旁掠过,为这段路途增添了几分生机。远远望去,实践基地内已聚集着三三两两的留守儿童,他们或倚着门框,或站在树荫下,眼神里既有好奇又带着些许羞涩,像夏夜初升的星子,闪烁着纯真的光。

两点整,团队成员为乡村的孩子们播放了一段队员们的介绍篇,并由队员们依次进行自我介绍。
随后,“认识你・认识我” 主题活动拉开序幕。组织者卢泓希主持着活动,他和队员首先分发邀请卡,递到孩子们手中。那些带着手绘插画与暖心话语的卡片,成为初次见面的珍贵礼物。 
“桃花朵朵开” 的呼喊骤然点燃了现场。卢泓希的声音如指挥棒般灵动,孩子们与队员们、老师在场地中奔跑起来,起初还有些踟蹰的脚步,在三次抱团后变得轻快。当最后一次 5-6 人的拥抱形成 4-5 个圆圈时,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在地面织就一张金色的网,将陌生感轻轻收拢,圈起满场的欢声笑语。
“名字碰碰碰” 的接力赛中,圆圈里的自我介绍如涟漪般扩散。老师和队员们率先开口,孩子们的声音从细微到清晰,卡壳时的脸红、提醒时的低语,都成了友谊生长的养分。当第三组的孩子们完整复述出所有人的信息时,掌声如潮涌来,卢泓希为他们送上的小奖品虽简单,却让孩子们的眼睛亮得像藏了星光,那份成就感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来得滚烫。

“寻人启事” 环节是一场童心的画展。A4 纸上,自画像不必形似却各具神采:眼镜框里藏着聪慧,羊角辫上系着活泼,笑涡里盛着阳光,都在彩笔下绽放。旁边的水果、颜色与动物图案,是孩子们递给世界的名片。当这些 “启事” 贴在胸前,整个实践站便成了童心的花园,每一张画都是一朵正在盛开的花。老师也参与其中,和孩子们一起绘制,不时俯身指导,画面温馨而美好。
自我展示环节,起初的寂静被队员王同学的主动打破。她的分享如投石入湖,激起层层涟漪。玲玲带着蓝色的梦想上台时,声音虽轻却带着力量,鞠躬的瞬间,掌声如浪;小宇从羞涩到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跨越了千山万水。老师在一旁微笑着注视着孩子们,不时投去鼓励的目光。那些关于惊讶与喜悦的故事,像一颗颗珍珠,被时光串成了最珍贵的项链。
夕阳为实践站镀上金边时,合影的快门声定格了这瞬间的永恒。孩子们的笑脸与队员们、老师的身影交叠,在镜头里凝成一幅名为 “初见” 的画。收拾场地时,老师和队员们分工合作,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扫帚摩擦地面的声响,都成了这场相遇的余韵。
傍晚时分,返程回住宿点的路上,队员们和老师踏着暮色而行,田埂间的蛙鸣与虫吟交织成天然的乐章。大家低声聊着下午的趣事,这场破冰之约,不仅打破了隔阂,更在彼此心中种下了信任的种子。在前山村的土地上,浇灌出一片名为 “温暖” 的森林。三下乡活动的第一天,圆满落幕。
作者:邵佳蕊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莆田学院“数”拓星村实践队赴漳州鸿渐村开展侨乡文化调研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