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当童心遇上历史

发布时间:2025-07-0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当童心遇上历史 
2025年7月3日,前山村文化实践站讯 为献礼建国7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前山村于7月3日下午开展"红色剧本探史迹·童心演绎承薪火"暨"变废为宝"主题实践活动。活动由瑞洪镇前山村文化实践站主办,通过沉浸式红色剧本杀与环保手工创作的创新融合,让50余名乡村儿童在互动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树立环保理念。现场掌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红色基因与绿色种子在童心中同步生根发芽。
 
红色剧本杀:时光书院里的党史童声
 
奇幻开场:红皮书开启穿越之旅
 
"孩子们,听——图书馆的魔法书在召唤我们!"用30秒"时光隧道"动画短片以粒子特效呈现井冈山会师、长征过草地等历史场景,当屏幕上闪过"红军长征90周年"字样时,四年级学生小宇忍不住低语:"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呢!"动画尾声,红皮书模型投射出全息党徽,孩子们纷纷伸出小手触碰,沉浸式体验瞬间拉满。
 
角色演绎:英雄故事的童趣转译
 
八角楼的灯光:微光中的初心叙事
 
志愿者刘劲松蹲坐在矮凳上,用微型油灯模型将光束投映在墙面:"1930年的冬天,毛主席就在这样一盏小油灯下写文章,纸页上的每个字都在告诉大家——革命一定会胜利。"他特意调暗现场灯光,让孩子们轮流观察油灯火焰:"这光虽然微弱,却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路。"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举手:"就像我们晚上写作业时的小台灯,光虽小却能看清书本!"童言童语让艰苦奋斗精神有了现实参照。
 
雷锋的针线包:针脚里的温暖传承
 
扮演雷锋的志愿者曾继贤展开放大版针线包,穿针引线的动作引得孩子们集体弯腰围观。"这是雷锋叔叔补过的第23双袜子,"他指着袜子上的补丁讲解,"当时物资匮乏,他就把自己的袜子补了又补,还帮战友们缝补衣物。"突然有个男孩举手:"我奶奶也总补袜子,她说这是'节约光荣'!"曾继贤顺势引导:"对呀,雷锋精神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话音未落,几个孩子已悄悄记下"补袜子"的细节。
 
铁人王进喜:号子里的拼搏回响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志愿者苏孟生手持玩具钻井模型,带领孩子们模拟钻井动作。当20多个孩子齐声喊出口号时,实践站的窗户玻璃都随之轻颤。"王进喜爷爷为什么叫'铁人'?"有孩子喘着气提问,苏孟生擦着"虚拟汗水"回答:"因为他在零下30度的井场跳进泥浆池,用身体当搅拌机,这份勇气就像钢铁一样坚硬!"随后孩子们分组比赛喊口号,嗓门最大的小组获赠"小铁人"勋章。
 
任务挑战:沉浸式体验中的精神共鸣
 
在"小听提问"环节,三年级学生彤彤举着自制的"记者证"提问:"刘胡兰姐姐怕不怕敌人的刀?"扮演刘胡兰的志愿者邵佳蕊立刻示范"勇敢站姿":"你看,她站得像松树一样直,因为心里装着要保护的乡亲们。"孩子们争相模仿站姿,后背紧贴墙面练习"不弯腰"。而"小帮服务考验"中,孩子们用迷你水壶为志愿者倒水,有个小姑娘特意提醒:"叔叔您讲党史辛苦啦,这是温水,不烫嘴。"
 
变废为宝手工:废旧材料的红色赋形
 
素拓破冰:追逐游戏里的资源哲学
 
"现在开始'你追她跑'游戏,被追的人贴到小队后,队尾的人要当新目标!"随着裁判哨响,15组三人小队在空场奔跑,被追的小女孩尖叫着扑进某小队,队尾的男孩立刻变成新"目标",场边爆发出阵阵笑声。游戏结束后,工作人员举起装满废品的麻袋:"刚才大家换身份很快,废品也能像这样'换身份'变宝贝哦!"
 
小组工坊:废旧物品的创意新生
 
瓶子笔筒:黏土捏就的信念图腾
 
志愿者小张示范用超轻黏土在饮料瓶上塑造"青山绿水"造型时,突然有个孩子举手:"姐姐,我想捏个党徽!"只见他用黄色黏土搓成镰刀锤子,小心翼翼地贴在笔筒上。"党徽代表什么呀?"小张趁机引导,孩子仰起脸:"是志愿者姐姐们帮我们的样子,是做好事的标志!"周围的孩子纷纷效仿,笔筒上渐渐出现"小红军"" recycling标志"等造型,废弃饮料瓶摇身变为"红色环保宣言书"。

 
展示颁奖:童言童语里的理念升华
 
我们的粘土手工灵感来自'八角楼的灯光',每颗瓶盖都是革命火种!"小组代表轮流讲解时,志愿者突然提问:"家里的废旧纸箱能做什么?"孩子们争相回答:"做储钱罐""改造成书架""当画板"。今天用瓶子做了雪山,以后要收集更多废品讲故事。

中午12点我们集体参加了一个余干县瑞洪镇前三村民委员会党会,镇长围绕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节约反浪费,提及国际国内双循环与反腐,要求党员讲政治、顾大局、办实事、解难题,推进一季度公开、党员发展、三务公开、安全及百姓财产安全等工作,激励我们再接再厉 。
 
 
薪火相传:从实践站到千万家的价值接力
 
闭幕后的温暖延续
活动尾声,周恩来NPC卢泓希蹲在孩子中间,逐一翻看他们的手工制品:"这个瓶盖包包可以装下你们的环保梦想,这个笔筒能种下红色的种子。"随后,实践站向每位儿童发放"家庭任务卡":需将手工制品带回家,教父母完成同款创作,并讲述一个活动中学到的党史小故事。"我们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让红色与绿色理念在家庭中生根。"实践站负责人介绍。
活动在全体人员"传承红色精神,守护绿色家园"的双重口号中落幕,而文化实践站的"红色环保角"里,孩子们的作品仍在持续发光——瓶子上的红星映照着夕阳,筷子风铃在晚风中轻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穿越时光的精神接力,才刚刚开始。
 
作者:谢楠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莆田学院“数”拓星村实践队赴漳州鸿渐村开展侨乡文化调研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