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大软件学院三下乡活动纪实:科技赋能红色传承 青春聚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通讯员 张敏航)2025 年 7 月 3 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码上实践” 暑期营队在前山村开展系列三下乡活动,以科技小院实践考察、红色剧本杀主题教育及素拓互动游戏为载体,推动高校资源与乡村教育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一、科技小院实践:高校智力下沉 赋能产业发展
7 月 3 日上午,营队成员在杨玲玲老师带领下走进余干县百拓有限公司 “科技小院”。在蔬菜大棚与养殖基地,农户详细讲解大豆种植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的全流程,以及玉米培育、农产品销售等环节,江西农大师生与农户就大棚温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实操问题展开交流。午饭后,三下乡成员邵佳蕊以 “青年建功,乡村振兴” 为主题开展微党课,从国防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联性切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阐释青年学子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知识下沉助力乡村产业升级,现场村民与营队成员围绕 “数字农业技术落地” 等话题热烈探讨。
“科技小院让理论知识与农业实践无缝对接,也为农户带来了高校的智力支持。” 杨玲玲老师表示,该项目搭建起 “产学研” 一体化桥梁,推动高校技术资源与乡村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路径。
二、红色剧本杀:童心演绎历史 传承革命薪火
为纪念建国 75 周年、红军长征 90 周年,3 日下午,营队在前山村文化实践站开展 “红色剧本探史迹,童心演绎承薪火” 主题活动。团队精心编写《时光图书馆的红皮书》剧本,将 “八角楼的灯光”“雷锋补袜子” 等革命故事转化为互动剧情,设置 “传递密信”“模拟钻井” 等趣味任务,并制作含卡通形象的角色卡、图文线索卡,准备红皮书模型、密码本等安全道具。
活动以主持人 “时光隧道” 剧情导入拉开序幕,儿童抽取毛泽东、雷锋等角色卡后,志愿者扮演的 “红色英雄 NPC” 通过简化故事与肢体动作传递精神内涵:刘劲松演绎 “八角楼的灯光” 诠释艰苦奋斗,曾继贤以 “补袜子” 场景传递助人为乐,苏孟生通过模拟钻井动作展现拼搏精神。互动环节中,“小听提问挑战”“小帮服务考验”“英雄技能学习” 等任务让儿童在角色扮演中深化认知 —— 扮演 “小听” 的儿童向雷锋 NPC 提问 “为何坚持助人”,分组跟随刘胡兰 NPC(邵佳蕊)学习 “勇敢站姿” 并合影。活动尾声,周恩来 NPC(卢泓希)为完成任务的儿童颁奖,全体齐喊 “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口号闭幕。
“剧本杀让红色历史从书本走向生活,解决了乡村儿童红色教育参与度低的问题。” 活动负责人介绍,剧本经老党员审核确保历史准确性,通过适龄化任务设计(如低年级用图片线索、高年级用文字谜题),让儿童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 “勇敢、奉献、团结” 的精神内核。
三、素拓游戏 “你追她跑”:趣味互动破冰 凝聚团队合力
7 月 4 日,营队组织 “你追她跑” 素拓小游戏,全体实践人员与前山村儿童共同参与。游戏规则设定:参与者以三人一组组队,指定 1 名 “追人者” 与 1 名 “被追者”,“被追者” 可随时贴入任意小队,此时小队最外侧成员自动成为新 “被追者”,循环追逐直至有人被抓。志愿者全程跟随引导,保障年龄较小参与者的安全,现场笑声不断,儿童与实践人员在奔跑协作中打破陌生壁垒,形成轻松融洽的互动氛围。
“游戏通过无竞技性的趣味设计,让团队默契在欢声笑语中提升。” 营队成员表示,此类活动不仅增进了实践人员与乡村儿童的情感交流,更以 “朋辈互动” 模式为后续三下乡工作奠定信任基础,展现了 “青春扎乡土” 的实践活力与人文关怀。
四、活动综述:三维赋能乡村 书写青春担当
此次三下乡活动以 “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情感联结” 为主线,构建 “实践考察 + 教育体验 + 团队建设” 的立体化服务体系:科技小院推动农业技术下沉,填补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缺口;红色剧本杀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填补乡村红色体验式教育空白;素拓游戏促进城乡群体情感融合,构建 “高校 — 乡村” 双向赋能的桥梁。
“三下乡是青年学子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此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张敏航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