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寿宁——在零碳茶香与千年古道间,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医路清风 廊桥廉韵”社会实践队走进宁德市寿宁县,围绕绿色发展与文化传承开展实地调研,用脚步记录乡村振兴实践,以实践深化对乡土中国的认知;
一,零碳茶馆:一缕茶香里的“零碳”智慧
在碑坑山村的零碳茶馆,实践队开启了首站调研;这座以“莫比乌斯环”为设计灵感的建筑,采用超白玻璃与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构建,既保证采光通透,又降低建材碳排放;队员们重点考察了其光伏供电系统——屋顶与车棚的光伏板年发电量约5.5万度,绿电覆盖率达100%,年减碳量相当于3000棵树的固碳量;大家逐一记录设备运行数据,与“宁的茶”品牌负责人座谈,了解到茶馆通过定制茶饮,零碳餐宴带动周边30余户茶农年均增收近2万元,直观感受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二,九岭古道:青石板上的时光回响
芹洋村后的九岭古道,是实践队的另一调研重点;这条始建于宋代的闽浙商贸要道,现存青石板路上的蹄印,摩崖石刻与古亭遗迹,见证着昔日繁华;实践队分组行动,一组清理古道旁的塑料垃圾 扶正歪斜的解说牌,另一组采访乡贤,听他讲述古道修复中“修旧如旧”的原则——比如用传统工艺修补破损石阶,保留原生植被,“你们年轻人来帮忙,就是给古道续魂”这些话让队员们更真切理解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三,感悟与展望——青春赋能,振兴可期
实践中,队员们有了更深体会,零碳茶馆的成功,在于将技术创新与乡土资源结合,这为乡村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古道保护则证明,文化根脉的延续是乡村吸引人流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医学生,大家更意识到,乡村振兴需要跨领域协作——如同守护健康需要综合施策,乡村发展也需生态,文化,产业协同发力;
此次寿宁之行,队员们不仅收集了调研数据,整理出2份实践建议,更明确了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以专业所长赋能,用务实行动扎根;这份实践手记,是观察,更是承诺——让青春力量真正融入乡土振兴的肌理;
通讯员朱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