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传递奋斗星火-数字课堂启迪青春梦想
长安大学建工学子河南宜阳线上团课助力乡村教育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樊村镇,7月17日电)持续的高温炙烤着豫西大地,却未能阻断一场关于青春与奋斗的思想启迪。7月17日下午6时,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河南宜阳“助力乡村教育·呵护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队,创新性地运用线上平台,为樊村镇初级中学的初中生们带来一堂主题为“奋进正当时,青春永奋进”的云端团课。主讲人赵娜娜与实践团队以精心设计的内容,将这堂因极端高温天气而“转战云端”的课程,转化为一场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青春励志教育,有效回应了国家关于支持乡村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号召。
图 1 线上腾讯会议进行讲解 供图人:赵娜娜
安全至上:高温催生云端课堂 连日来,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持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最高气温逼近39摄氏度,户外活动存在严重安全风险。原定于线下举行的团课面临严峻挑战。
“学生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决不能有丝毫闪失。”樊村镇初级中学校长在谈及课程形式的转变时强调,“实践队非常负责,他们主动提出鉴于高温天气下学生往返校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将团课改为线上进行。这个提议完全符合我们保障学生安全的宗旨,体现了长安大学师生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孩子们真切的关怀。”在校长的大力支持和亲自部署下,学校迅速通知家长,组织学生在家中通过手机或电脑参与线上学习。
实践队带队教师表示,团队在前期实地家访和问卷调研中已深切感受到当地留守儿童家庭情况。面对持续高温预警,确保学生安全成为实践活动的首要前提。“将线下聚集转为线上教学,是我们经过审慎评估后做出的必要决定,目的是在规避风险的同时,确保教育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这不仅是应对极端天气的权宜之计,也是对利用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新路径的一次积极尝试。”
深耕内容:精心设计启迪思想 线上教学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吸引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这堂特殊的云端团课能达到启迪心智、激发动力的效果,主讲人赵娜娜及课程筹备组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内容重构和打磨。
课程紧密围绕“奋斗”这一宏大主题,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精心设计了四大核心模块:
解码奋斗价值:赵娜娜并未空洞说教,而是结合生动的历史典故和现代实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奋斗对于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她特别强调,奋斗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根植于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积累。
点亮身边榜样:课程精选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奋斗故事。其中既有长安大学优秀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扎根西部基层、投身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责任担当;更着重挖掘并讲述了樊村镇本地乃至学生们身边,那些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改变命运、服务乡梓的普通人的真实故事。这些“可触可感”的榜样,极大地消除了距离感,使“奋斗”变得亲切而真实。
锚定成长坐标:课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赵娜娜通过互动引导(如启发式提问,学生可思考但无需实时公开展示),帮助学生们认识到清晰目标设定对于激发内驱力的关键作用,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兴趣和现实条件,初步描绘未来的发展蓝图。
践行奋斗路径:这是课程的落脚点。主讲人系统性地分享了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具体方法:如何培养专注力与坚韧品格以克服学习困难,如何科学管理时间、制定可执行的计划,以及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实践队利用下午时间进行了充分的线上教学演练和技术调试,确保网络稳定、画面清晰、声音流畅,为高质量的云端授课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 2 团课宣讲人赵娜娜和团队在进行课前测试 供图人:王旭东
思想引领:传递信念激发内驱 傍晚6时,线上课堂准时开启。赵娜娜以其清晰的逻辑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述,紧扣预设模块,层层递进。
在阐述奋斗价值时,她巧妙地将个人努力与国家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奋斗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讲述身边榜样环节,精心剪辑的短视频和图文并茂的介绍,让学生们看到了奋斗在真实世界中的模样,榜样的力量悄然浸润心田。
课程特别注重思想引领。在引导学生思考目标设定时,赵娜娜强调:“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目标规划,是避免迷茫、保持奋斗方向的罗盘。你们的梦想,无论大小,都值得被尊重和为之一搏。”在分享践行方法时,她着重传递了“行动胜于空谈”、“日积月累终见成效”的坚韧信念,鼓励学生们从小处着手,培养良好习惯。
图 3主讲人赵娜娜通过形象的案例结合理论进行讲解中 供图人:王旭东
整堂课逻辑严谨、内涵丰富,既避免了枯燥的理论灌输,又保证了思想启迪的深度。主讲人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讲解,有效引导屏幕另一端的学生们沉浸于对奋斗价值和自身成长的思考中。学生们的专注聆听和积极思考状态(通过在线状态和部分后台反馈可知),是对课程思想性、启发性的最好印证。
政策映照:创新实践赋能乡村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组织的此次社会实践,是国家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战略在高校层面的具体落实。教育部等部门持续倡导高校学生深入基层、服务乡村,尤其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本次“线上团课”的成功实施,具有双重示范意义:
安全与教育并重:在极端天气等不利条件下,实践队与校方迅速响应,利用信息技术保障了教育活动的安全性和连续性,为学生安全筑起了坚实防线,体现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
探索教育帮扶新范式:这堂高质量的云端课程证明,精心设计、富有内涵的线上教育同样能在乡村学生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它突破了时空限制,为解决乡村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拓展常态化长效化帮扶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案例。正如实践队带队教师所言:“这次尝试让我们更加确信,数字技术可以成为连接高校优质资源与乡村教育需求的有效桥梁,是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可行路径。”
结语:步履不停 星火相传 一场因高温而生的云端相遇,最终成为一场启迪心灵的青春对话。长安大学赴河南宜阳“助力乡村教育·呵护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队面对挑战,主动应变,以高度的责任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的精神,成功将“奋进正当时,青春永奋进”的理想信念传递至豫西乡村初中生的心田。
主讲人赵娜娜在课程尾声寄语同学们:“奋斗的旅程或许漫长,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坚持比起点更可贵。希望这堂课能为大家点亮一盏心灯,愿你们在青春的赛道上,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用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团课虽已结束,长安大学建工学子的实践脚步仍在延续。他们将继续扎根宜阳樊村镇,带着家访调研的深度认知,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服务乡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这一堂在酷暑中绽放的云端团课,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播下了信念的星火,照亮了乡村学子前行的道路。
通讯员:赵文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