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千年文脉润乡土:朱子文化与建本技艺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2025-07-31 来源:厦门医学院"取经百强·聚力乡兴实践行"实践队
  
  7月12日,厦门医学院"取经百强·聚力乡兴实践行"实践队(指导教师林虹、林颖峰)走访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在考亭书院的青砖黛瓦与建本文化的梨木墨香中,探寻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层密码。这场跨越古今的文化寻根之旅,揭示了乡村振兴奋进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
  书院石阶上的文明密码
  考亭书院49级、71级、41级的台阶设计,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排列,更是朱子治学精神的具象化表达。每一级台阶都承载着"格物致知"的治学态度,见证着"修身齐家"的人生智慧。实践队员们发现,这座书院建筑群,其牌楼规制、雕饰细节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半亩方塘的"活水"意象,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应有的姿态——既要守护本源,又要与时俱进。
  图为实践队沿台阶拾级而上
  图为实践队走访朱子书房
  梨木雕版中的匠心传承
  在建本文化展览馆,队员们被这项千年非遗技艺深深震撼。闽北梨木上深浅不一的刻痕,不仅记录着文字,更镌刻着文明。从木材处理到双面雕刻,三十余道工序展现的工匠精神,与朱子"穷理尽性"的治学态度遥相呼应。建本技艺曾让朱子理学"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又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这种以技艺载道、以文化化人的传承方式,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生动范本。
  图为实践队在建本文化展览馆调研
  活水长流的文化新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考亭书院与建本文化的当代价值,不仅在于它们是珍贵的历史遗产,更在于它们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古守旧,而是要让传统文化在与时代的对话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来源:厦门医学院"取经百强·聚力乡兴实践行"实践队
    2025-07-31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