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2日,厦门医学院"取经百强·聚力乡兴实践行"实践队(指导教师林虹、林颖峰)深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在葡萄产业园的累累硕果与建本文化的千年墨香中,探寻乡村振兴的深层密码。这场跨越古今的乡间走访调研,揭示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双重维度——科技赋能产业兴旺,文化滋养乡风文明。
科技嫁接:绘就现代农业新图景 走进仁山村的葡萄园,藤蔓间闪耀的不只是阳光下的果实,更有一整套现代农业智慧的结晶。避雨栽培技术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标准化生产模式打破了小农经济的局限。科技特派员带来的不仅是种植技术,更是一种发展范式的转型——当土地遇上科技,传统农业便拥有了面向未来的生长力。从品种改良到品质提升,从分散经营到合作共赢,科技赋予农业的不仅是产量,更是发展的内生动力。年轻人开始返乡,新技术不断落地,产业链持续延伸,乡村振兴在这里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图为实践队走访仁山村葡萄园

图为葡萄园种植的葡萄
文化滋养:从历史到当下的传承 在建本文化展览馆,梨木雕版上的每一道刻痕都在诉说另一种振兴故事。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曾是朱子理学、宋慈法医智慧传播的重要载体。如今,在数字时代,它依然焕发着独特魅力——不仅是作为文化遗产被保护,更是作为文化基因被激活。
图为实践队在建本文化展览馆调研
建本文化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与朱子"格物致知"的治学理念、宋慈"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一脉相承。这种精神传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当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相遇,当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本,乡风文明便有了坚实的根基。
双重交响:乡村振兴的什么图景 实践队员们深刻感悟到,乡村振兴需要科技与文化的双轮驱动。科技解决发展问题,文化回答传承命题;科技带来物质富裕,文化提供精神滋养;科技改变生产方式,文化重塑乡村灵魂。
在葡萄园与雕版之间,队员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完整图景——既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也要让农村成为有底蕴的家园;既要实现物质生活的改善,也要完成文化自信的重建。这种双重交响,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
作者:黄雪、桂伊涵、吴培雯、颜沛垚、王璐、黄雅卿、何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