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在华坪绽放 ——南航学子暑期支教书写青春逐梦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老师,你们为啥子要来华坪支教哦?”8岁的谢德豪问。
  七月的云南华坪,山峦叠翠,童声悠扬。为更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应家长暑期托管需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益行·星火拾遗”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丽江市华坪县荣将社区与竹坪社区,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活动。
  彩云之南,金沙江畔,29名志愿者以爱为笔,以智慧为墨,为100余名孩子绘出一幅知识与梦想交织的成长画卷。
  
  启航一刻:梦想在阳光下启程
  
  7月13日,支教启航仪式在荣将与竹坪两地同步举行。29位志愿者身着统一队服,与当地学生、家长、社区干部齐聚一堂。简洁庄重的仪式中,支教负责人代表团队致辞,强调“用知识点亮希望,用行动传承文化”的初心,鼓励孩子们心怀理想、勇敢逐梦。
  
开营仪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益行”星火拾遗实践团队摄)
  
  三航课堂:飞天理想在孩子心中扎根
  
  依托学校“航空、航天、民航”特色,支教团队打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三航科普课堂。从动画演示到模型制作,从水火箭发射到航模试飞,孩子们在亲手实践中理解飞行原理、激发探索欲望。看着水火箭划破长空、航模冲上云霄,一颗颗飞天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在他们心中。
 
老师讲解水火箭原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益行”星火拾遗实践团队摄) 
  
孩子们放飞航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益行”星火拾遗实践团队摄)
  
  非遗技艺:文化火种在童年中点燃
  
  植物拓印、烧箔、漆扇、京剧、衍纸、蓝染……非遗课程宛若一场文化的盛宴,带领孩子们穿梭于历史与艺术之间。孩子们用小锤敲出自然之美,在扇面写下给未来的寄语,在纸卷中塑造色彩与梦想。这些课程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让中华传统文化真正“融”进他们的生活与内心。

在老师指导下制作漆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益行”星火拾遗实践团队摄)
  
  多元课堂:潜能在自由探索中释放
  
  除语文、英语、安全教育等基础课程外,团队还设计了新闻写作、地理赏析、科学实验、音乐创编等跨学科课程,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趣味运动会激发团队精神,超轻粘土与涂鸦艺术释放想象力,飞盘运动让孩子们感受阳光与速度。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心智与创造力的双重飞跃。
  
体验飞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益行”星火拾遗实践团队摄)
 
同学们围在音乐老师身边提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益行”星火拾遗实践团队摄)
  
  结营仪式:成长与不舍交织成最温柔的告别
  
  7月24日,随着结营仪式的举行,支教活动画上圆满句号。仪式现场,孩子们用自制的漆扇与手工艺品赠送给老师们,用童稚的声音唱起刚刚学会的古诗词与儿歌。掌声与泪水交织中,一幅幅课堂剪影与笑脸定格成永不褪色的回忆。
  
  青春对话: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这场支教,不仅是志愿服务的实践,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精神洗礼。老师们在教学中体悟责任与担当,孩子们在学习中点亮梦想与希望。从最初的腼腆羞涩,到如今的自信开朗,彼此在陪伴中共同成长。

大合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益行”星火拾遗实践团队摄)
  
  教育之光:让热爱在希望中延续

  “因为喜欢你们眼中的光”,“青益行”团队成员陆子易回答谢德豪时说。
  “青益行”的步伐不会止步于此。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文化育人、知行合一”的理念,深入基层,将更多知识与温暖带到祖国的广袤土地上,让一颗颗梦想的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中悄然生根、茁壮成长。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益行”星火拾遗实践团队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湘江北去窑烟袅,青春执笔绘新窑
  • 湘水汤汤,窑烟袅袅。当夏日的清风拂过铜官古镇斑驳的墙垣,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窑”遥领先实践团的年轻身影
  • 2025-07-2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