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学院“情系依兰县,爱满达连河”乡村振兴促进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7月10日—7月12日
城轨学院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落实共青团哈尔滨市委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部署,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轨学院“爱满依兰县·情系达连河”乡村振兴促进团积极行动,在团总支组织引领下,于2025年7月10奔赴依兰县达连河镇长兴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达连河镇政府全力支持,依兰县政府马茌镇长、姚前伟副镇长,团依兰县委宋书记,以及长兴村张宝柱书记给予有力保障,亲临现场看望城轨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达连河镇长兴村拥有国家级合作社,在乡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活动期间,同学们也深入合作社开展实践,像参与合作社场地涂鸦等活动,以青春创意为乡村添彩。同学们怀揣热忱,以青春之名奔赴乡土,将创意、汗水与知识注入乡村发展,让青春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扎根成长,开启这场盛夏乡野的青春之约。
开幕式
7月10日,依兰县达连河镇长兴村村委会门口,城轨学院“爱满依兰县·情系达连河”暑期社会实践拉开帷幕。志愿者们高举大旗,步伐坚定地走进村子,这一场景定格成青春投身乡村实践的生动画面。抵达后,村支书张宝柱书记热情接待,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开展研讨会。会上,团队详细介绍活动方案——围绕乡村电商助力、留守儿童关爱、学前教育赋能等内容,计划以青春力量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张书记对实践行动表示大力支持,期许与志愿者携手,为长兴村发展添砖加瓦。这场简洁却满含期待的研讨,成为实践活动的“开幕式”,正式开启三天的乡野实践之旅,让青春与乡土的故事,从长兴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
01田间劳作,体悟耕耘不易
走进稻田,我们褪去“学生气”,拿起农具,体验田间劳作。弯腰除草、协助农事,额头的汗水与泥土的芬芳交融。劳作后,还主动清理田间垃圾,用行动守护乡村生态。亲身耕耘,让我们懂了“粒粒皆辛苦”的重量,更知珍惜与担当 。
02启蒙课堂,点亮童真梦想
7月10日下午,志愿者们开展幼儿园慰问行动,走进达连河镇中心幼儿园。针对大班小朋友,精心筹备趣味启蒙课程。科普知识讲座上,奇妙的自然现象、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简笔画教学时,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出多彩世界;音乐教学中,志愿者领孩子们唱歌,欢快的旋律,纯真的童声,在教室中悠扬飘荡;互动游戏中,大家笑声连连,现场满是温馨。活动尾声,志愿者为孩子们发放小礼品。孩子们以纯真笑脸回应,离别时依依不舍,纷纷将自己的美术作品送给志愿者,那些充满童趣的画作,承载着孩子们的喜爱。志愿者们用镜头记录下收到作品、告别时的动人场景,也被孩子们天真浪漫的情感深深打动,让青春与童真温暖相拥。
03爱心慰问,温暖童心世界
在7月10下午的走访中,志愿者们关注到一位就读于达连河镇第三中学的贫困少年王新尧。其家庭深陷困境:父亲常年瘫痪,依靠轮椅生活,家中老人又接连离世,仅余母亲艰难支撑。母亲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虽当地政府已通过募捐给予帮扶,城轨学院志愿者仍主动与孩子结对,开展精准帮扶。志愿者们为孩子送去生活用品,陪伴其交流谈心,让孩子切实体会到关爱。同时,向孩子介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孩子对铁路相关专业表现出浓厚兴趣,立下“努力学习,考入大学,成为铁路人”的志向。后续,学院计划持续跟踪帮扶,组织募捐活动,联合县政府,为孩子解决生活与学习难题,用实际行动为困境中的孩子点亮成长希望。
04常识宣讲,赋能乡村生活
7月11日下午,成员们聚焦村民生活需求,开展实用常识宣讲,为村民生活与生产添砖加瓦。结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剖析电信网络诈骗危害。用村里常见的“冒充熟人借钱应急”“虚假中奖返利”案例,拆解骗局套路。教村民遇到陌生转账要求、中奖信息,先找家人、村干部核实,别让辛苦攒的钱,栽进诈骗“陷阱”,筑牢乡村防诈“安全网”。针对村里河塘多、农忙时看娃难的情况,讲透河边、废弃矿坑的危险。叮嘱村民,照看孩子别让离开视线,遇到有人溺水,先大声喊人求助,用长木棍、绳索拉拽施救,千万别贸然下水。把溺水预防与急救知识,变成守护家人的“保命锦囊”,织密乡村安全防护网。还向村民介绍了红十字急救体系的作用:村里的红十字急救点配备了急救包,里面有绷带、消毒液等常用物品,遇到磕碰、晕倒等紧急情况可先取用应急;如果遇到严重状况,可拨打红十字救援热线,会有专业人员指导或赶来救助。同时提醒大家,平时可以留意村里的急救培训通知,多学些基础急救本事,关键时刻能帮上自己和邻里。此外,成员们还结合白天实践,分享“从田间到直播”的农业电商门道,教村民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通过手机直播推广销售,让知识融入乡村日常,助力生产致富。
05电商直播,探索致富新途
7月12日上午,在达连河镇电子商务协会,城轨学院志愿者们开启了一段特别的实践之旅。在协会负责人王永亮的指导下,志愿者们深入体验直播技能。从镜头调试、话术打磨,到产品展示,大家快速掌握初步技巧,勇敢在抖音开播。短短时间内,成功帮助当地产品售出14件,用实际成果展现活动价值,让青春力量融入乡村电商发展浪潮 。
06合作社参访,解码产业振兴
依兰县国家级农村合作社藏着乡村振兴“密钥”,7月12日下午马镇长专程到场,与成员们一同参观、交流探讨,这份参与彰显镇里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视,傍晚的合影,定格瞬间,更凝聚对乡村发展的思考与期许,助力探寻产业兴农之路 。
活动总结
回望这趟始于长兴村村委会门口的实践之旅,从与张书记研讨开启“开幕式”,到留守儿童家的温暖帮扶、电商直播间的探索,再到幼儿园的童真互动,我们以青春为笔,在达连河镇的土地上书写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这一路,我们见证了国家级合作社的潜力,触摸到孩子们的纯真与梦想,也深知乡村振兴需要持续注入青春动能。未来,城轨学院的志愿者们,会带着在达连河镇收获的感动与力量,继续以实践为帆,让更多青春身影奔赴乡土,让“三下乡”的火种,在乡村振兴的浪潮里,燃成照亮前路的光,续写与土地双向奔赴的新篇。


城轨学院|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轨学院乡村促进团赴兴安盟扎赉特旗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轨学院赴兴安盟扎赉特旗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7月13日到7月15日,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轨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在团总支的带领下,奔赴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扎实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青春智慧与热情播撒在广袤的草原大地。
(1)隆重开幕:携手乡村,共启征程活动伊始,实践团便组织召开了专题部署暨动员大会,明确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锤炼本领、奉献青春”的实践宗旨。学院带队教师结合地方实际需求,为队员们讲授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深入解读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深刻认识时代责任,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强大动力,为后续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午,实践团抵达兴安盟扎赉特旗后,受到了村长杨亮和村书记张宝臣的热情接待。双方在亲切交流中,共同回顾了去年富有成效的合作与民族文化交流经验。随后,在村委会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活动开幕式。杨亮村长代表当地干部群众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青年学子们为乡村带来新活力。实践团带队教师和团长也表达了服务基层、虚心学习、贡献力量的决心,共同为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序幕。
(2)彩绘乡村:执笔筑梦,扮靓家7月14日上午,为美化乡村环境、传播文明理念,实践团精心策划并实施了“青春绘就振兴图”主题墙绘活动。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化身乡村“美容师”,在村委会外墙和文化广场围墙处的空白墙面上挥毫泼墨。他们巧妙构思,分工协作,有的负责勾勒轮廓,有的负责调色上色。一幅幅主题鲜明、色彩斑斓、富有时代气息的大型墙绘作品逐渐呈现: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图案鲜艳夺目,展现草原风光和牧民幸福生活的画面栩栩如生,描绘未来智慧城市与便捷轨道交通的蓝图充满科技感,倡导绿色环保、文明乡风的宣传标语引人注目。这些充满青春创意与艺术感染力的墙绘,不仅使原本单调的墙面焕然一新,成为点缀美丽乡村的亮丽风景线,更以直观、生动的艺术形式,将党的惠民政策、乡村振兴愿景、民族团结理念和现代文明新风尚传递到村民心坎里,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无声课堂”和青年学子服务基层的生动见证。
(3)专业赋能与健康守护:知识宣讲,普法急救7月14日下午,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实践团积极发挥知识优势服务地方。面向社区居民,他们组织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实用的知识宣讲会。队员们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普法防诈骗和夏季防溺水知识,保护个人人身安全理念。宣讲内容紧贴民生需求,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安全出行意识和文明素养,将高校的专业知识精准转化为服务基层群众的实际效能,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4)文化交融:非遗焕彩,蒙韵悠长实践团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为切入点,精心策划了多项文化体验活动。其中,“创意剪纸”工作坊吸引了众多居民热情参与。队员们不仅展示了精湛的传统剪纸技艺,剪出寓意吉祥的窗花和反映时代新貌的主题作品,更手把手指导居民体验创作乐趣,让古老的剪纸艺术在互动中焕发新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队员们怀揣对民族文化的敬意,虚心向当地蒙古族同胞学习日常问候语、基本词汇和传统祝福语。这一句句生涩却真诚的蒙语,成为连接不同民族心灵的桥梁,深化了青年学子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5)童心筑梦:播撒希望,护航成长7月15日上午,为关爱乡村儿童成长,实践团专程走进当地幼儿园。队员们结合幼儿特点,将创意剪纸和趣味涂鸦带进课堂。在剪纸小课堂上,队员们耐心指导孩子们用安全剪刀剪出简单的花朵、小动物等图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涂鸦环节更是充满欢声笑语,队员们与孩子们一起,用五彩斑斓的画笔在画纸和环保袋上自由创作,描绘心中的梦想家园的奇妙图景。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传递了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的理念。队员们还精心准备了儿歌、故事和互动小游戏,为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与欢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求知与梦想的种子,展现了青年大学生对祖国下一代的关爱与责任。
(6)情暖夕阳:敬老爱老,青春同行7月15日下午,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传递青春温暖是实践团的重要使命。在敬老院,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慰问品,为老人们送去了关怀与欢乐。他们分组行动,有的陪老人聊天解闷,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和心声;有的细心帮助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有的关切询问老人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有的给老人们送去清凉爽口的西瓜。队员们还精心准备了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例如:韵味悠长的诗歌朗诵、妙趣横生的相声表演、歌声动人的合唱、活力四射的双人说唱等。精彩的表演和真诚的互动, 驱散了老人们的孤寂,敬老院内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氛。
随后,队员们带着关怀之心,到解放村看望94岁高龄老人杨秀英。他们代取生活用品,细心帮助打扫室内外卫生、干农活,并俯身陪伴老人聊天解闷。贴心的陪伴让老人敞开心扉,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青年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精神风貌。
活动总结此次深入内蒙古基层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城轨学子而言,既是一次生动的国情社情教育,也是一次深刻的实践锻炼。队员们纷纷表示,在创意剪纸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创新活力,在敬老服务中体悟到奉献的价值与温暖,在蒙语学习中增进了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在专业宣讲中实践了学以致用的真谛,在主题墙绘中描绘了乡村振兴的青春愿景。每一步足迹,每一次实践,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深入基层、服务人民,青春才能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城市轨道工程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学院团委负责人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是学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引领更多青年学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的生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贡献青春智慧,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次实践活动以文化为纽带,以专业为支撑,以服务为宗旨,城轨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北疆,用真情服务草原人民,用创意点燃文化薪火,用专业赋能基层发展。他们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奉献与担当中厚植家国情怀,生动诠释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在广袤的草原上留下了新时代青年奋斗者闪亮的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