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理工大学"铸家国魂护山河绿,聚民族情绘振兴图"社会实践团赴广西生态科普厅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参观绿馆,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和有机实验室,学子们深入探寻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密码。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广西生态科普厅前合影(通讯员 韦覃菲 摄)
当天,实践团依次参观绿馆展厅、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及有机实验室,通过实地体验与专业讲解,系统感知生态科技的创新成果。在绿馆展厅,沉浸式讲解结合动态沙盘与大数据平台,直观呈现广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成效。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沙盘模拟的生态治理过程,以及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在生态系统修复中的核心支撑作用。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绿馆(通讯员 韦覃菲 摄)
"超级站可以实时监测200多项环境指标,数据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团队成员近距离观摩了大气污染物走航监测车、激光雷达等先进设备。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赖同学驻足于精密仪器前感慨:“这些‘环境听诊器’不仅监测污染,更让我们理解了精准治污的科学逻辑。”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的污染物溯源技术,进一步加深了学子们对大气治理技术链条的认知。

图为科研人员回答团队成员问题(通讯员 韦覃菲 摄)
在有机实验室,科研人员向实践团展示了水质快速检测流程及高精度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应用。通过互动问答与案例解析,团队成员对污染物分析、生态风险评估等专业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有机实验室(通讯员 韦覃菲 摄)
本次调研是一次专业视野的开拓,更是一场绿色创新热情的点燃。实践团负责人表示:“通过零距离接触前沿生态技术,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是破解生态难题的金钥匙,未来将更坚定地投身环保领域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