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筑梦课堂|青岛科技大学“青禾童学”支教团:让职业梦想在乡村课堂萌芽

发布时间:2025-07-2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青禾童学”支教团走进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陈楼小学,开展以“点亮生涯梦想”为主题的暑期支教课程。志愿者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为乡村儿童打开职业认知的窗口,助力他们在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如图一)
 
课堂之上:一场关于“未来”的对话
 
“大家知道‘职业’是什么吗?你们长大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支教课堂上,志愿者以提问开启课程,黑板上“职业规划”四个大字旁,“厨师”“医生”“教师”“警察”等职业名称逐渐被孩子们稚嫩的粉笔字填满。在“15年后,我想成为……”的分享环节中,孩子们依次走上讲台,眼神明亮地诉说梦想:“我想当医生,救死扶伤”“我想做教师,教更多小朋友知识”“我想成为警察,守护大家安全”……志愿者则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为孩子们拆解职业背后的责任与价值,从“如何成为一名教师”到“医生需要具备的能力”,用通俗的语言搭建起“梦想”与“行动”的桥梁。(如图二)
 
课堂互动中,支教团还设计了“职业角色扮演”“梦想时间轴”等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情境模拟中体会不同职业的日常,在绘画与书写中梳理“为梦想努力”的阶段性计划。陈楼小学六年级学生王雨桐在“梦想卡片”上认真写下:“我想当一名语文老师,因为老师能把故事讲得很美。从现在开始,我要多读书、多写作。”(如图三)
 
乡村教育:补上“生涯启蒙”的一课
 
“乡村孩子接触职业信息的渠道有限,很多孩子对‘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常见职业’层面。”支教团负责人李同学坦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初衷,是希望弥补乡村教育在“生涯启蒙”上的缺口。据支教团调研,陈楼小学超六成学生对未来职业方向“没有想法”或“仅知道教师、医生等少数职业”。
 
为此,支教团提前调研乡村儿童认知特点,在课程中融入“律师”“摄影师”“设计师”等多元职业的科普,通过“职业故事分享”“职业场景模拟”等环节,让孩子们直观感受“职业多样性”。“原来还有‘摄影师’这样的职业,能把美好的瞬间都记录下来!”学生张浩听完志愿者的讲解后,眼中闪着惊喜的光。(如图四)
 
青春实践:用脚步丈量教育温度
 
作为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乡村振兴”暑期实践的重要一环,“青禾童学”支教团已连续3年走进陈楼小学。从最初的“课业辅导”到如今的“生涯教育”特色课程,支教团不断探索乡村教育的“增量空间”。“我们希望带给孩子的不只是知识,更是‘看世界’的视角和‘向未来’的勇气。”志愿者刘同学在支教日记中写道。
 
此次职业生涯规划课结束后,支教团还为孩子们建立“梦想档案”,计划通过书信回访、线上答疑等方式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乡村振兴需要教育先振,我们大学生能做的,就是用青春热情,为孩子们的梦想添上一抹亮色。”支教团指导老师表示。
 
目前,“青禾童学”支教团已形成“课程研发-实践教学-跟踪反馈”的支教闭环,未来将继续深耕乡村教育领域,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让更多乡村孩子在职业梦想的指引下,勇敢奔赴属于自己的人生山海。
作者:李润哲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青禾童学”支教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