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鸭鱼循环显科技 粪污成金见匠心

发布时间:2025-07-2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响应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深化对绿色乡村的认识与实践,7月9日上午,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研究生辅导员徐浩伦、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王雨筠的带领下,走进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秦市乡隆兴湖蛋鸭生态养殖基地,开启了一场关于绿色养殖技术的实地探索。
      湖北隆兴湖蛋鸭养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西海接待了实践队一行。这座占地150亩、于去年底建成投产的养殖基地,在短短半年间已在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领域实现双重突破。吴西海向实践团队介绍,基地十栋鸭舍共存栏蛋鸭46800只,其中日龄最大的鸭群已达168天,正陆续进入产蛋高峰期。​ 吴西海着重讲解了基地的革新性旱养模式。相较于传统水养方式99%水资源浪费且污染隐患突出的痛点,旱养技术将水利用率提升至99%。基地通过“雨污分流”系统:雨水明渠外排,污水则经暗管收集至厌氧池发酵,最终转化为滋养白鲢、花鲢等鱼类的沼液基肥,实现资源闭环利用。
      面对粪便污染这一行业顽疾,基地创新采用“秸秆垫料+鸭粪同位发酵”技术。吴西海解释道:“秸秆与粪污混合发酵后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彻底解决了传统水养中98%粪便外排污染沟壑的困境。”​
      调研中,吴西海亲自带领实践队员深入鸭舍,详细介绍负压风机、精准投喂等现代化设施。团队成员触摸着干燥清洁的发酵垫层,直观感受到绿色技术对生产环境的革新。“这里闻不到刺鼻气味,与传统鸭场的印象完全不同!”实践队员陆江磊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隆兴湖的实践证明,技术创新能让生态与效益共生共荣。”实践队员谢曼珂在总结中表示,“旱养模式为养殖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样本,我们将把这份绿色经验带回课堂,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科研力量。”                                                     
作者:胡博 来源:三下乡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