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情长,化启童智 ——“化被万方”实践队点燃王村孩童科学梦
婺源情长,化启童智
——“化被万方”实践队点燃王村孩童科学梦
盛夏的赣北乡村,蝉鸣阵阵。在江西省婺源县王村的“幼吾幼少儿之家”,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被万方”实践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化学科普夏令营。7月14日至16日三天上午,小小的少儿之家变成了奇幻的科学乐园,惊叹与欢笑是这里最美的乐章。
精彩实验轮番上阵,开启科学奇幻之旅
暗夜星光,荧光引路
教室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化身小小“星空馆”。队员王汝歌将两种液体缓缓倒入烧杯——刹那间,一道幽美、神秘的蓝白色荧光在容器中亮起,宛如将点点繁星或深海“蓝眼泪”捕捉到了眼前!“哇!像魔法!”“是夜光吗?”孩子们屏住呼吸,小脸被荧光映亮,眼中满是不可思议。当得知这就是侦探寻找血迹的“发光氨”,孩子们更发出阵阵“哦——”的惊叹,仿佛自己化身成了小侦探。
“吃软不吃硬”的奇妙世界
接着,崔忠吉带领大家走进“非牛顿流体”的奇妙世界。淀粉与水在他手中被调和成一种神奇物质。“看好了!”他用力一按,那“面糊”硬得像块石头;手指轻轻戳入,却又像泥沼般陷了下去。“太酷了!它到底是啥?”孩子们争相上前触摸,感受着那既不像固体也不像液体的奇特触感。加入色素后,五彩的“流体海洋”在课桌上流淌,孩子们的笑闹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褪色侦探”显身手
“今天,我们都是科学小侦探!”队员陈雨浥宣布。实验台上,棕黄色的碘伏溶液显得平平无奇。“看它怎么消失!”当透明的维生素C溶液滴入——棕黄色瞬间褪去,溶液变得像泉水般清澈透明!“啊!没了!”孩子们发出难以置信的轻呼。紧接着,蓝紫色的淀粉碘伏混合液登场,浓重的色彩宛如神秘的谜题。维C溶液再次滴入——浓郁的蓝紫色迅速消退,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抹去!“又褪色了!快看!”孩子们目不转睛,小嘴微张,被这神奇的“褪色”魔法深深吸引。“维生素C就像一位厉害的‘褪色侦探’!”队员的总结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对这位看不见的“侦探”充满了好奇。
此外,紫甘蓝汁在酸醋、碱水中瞬间变幻出的缤纷彩虹,以及小小盐水电池驱动风扇叶片悠悠转起的奇妙景象,同样让孩子们兴奋地拍手叫好。
播撒火种,静待花开
每一个神奇现象的背后,都有队员们耐心细致的讲解。他们蹲下身,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解答着“为什么发光?”“为什么变硬?”“为什么褪色?”这些充满童真的疑问。在严密守护下,孩子们化身小小实验员,小心翼翼操作着滴管、搅拌棒。当亲眼看到自己亲手创造的“魔法”在眼前呈现时,那瞬间绽放的自豪笑容和闪闪发亮的眼神,是探索精神被点燃最动人的证明。
微光汇聚,照亮未来
这连续三个上午的科学奇幻之旅,如同一颗颗火种,投入王村孩子们的心田。少儿之家的守护者李敏老师,看着孩子们被实验深深吸引的模样,动情地说:
“你们带来的不只是热闹,更是让孩子们发现科学世界如此奇妙。希望有更多像你们这样的队伍,常来走走,在更多孩子心里种下探索的种子!”谈及现状,李老师也道出心底的忧虑:“孩子越来越少。隔壁村的'妈妈之家'只剩两个孩子,眼看要撤点。害怕有一天,这里也空了。”但她的话语随即透出温暖与力量:“但今天你们来了,这份来自高校的支持,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鼓舞与力量。全社会都在关注、伸手、点灯。”
上午的阳光正烈,活动结束的铃声响起。孩子们满足的笑脸和眼中未褪的科学光芒,深深印在队员们心中。那实验成功瞬间眼里的璀璨光彩,正是最美的“化学反应”。这被点燃的好奇之火,将在孩子们心中持续跃动,照亮他们探索未来的小径,也为乡村教育的土壤注入生生不息、向上生长的力量。
文/刘思远,王汝歌,王玲伟
图/张艳楠,彭婧苓
作者:刘思远、王汝歌、王玲伟 来源:实地调研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