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新疆拜城县开展汽车知识科普活动
7月15日至16日,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倩、汤皓添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多个乡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汽车科普活动。团队以专业知识为桥梁,以科普课堂为载体,旨在开阔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在当地学生心中播下“乐学”的种子。
“解剖”汽车构造揭秘机械魅力
课堂上,队员们转变为小老师,利用汽车部件模型及专业课件,带领当地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汽车探秘”之旅。实践队员从汽车的发动机讲起,围绕汽车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以及制动系统等内容展开讲解。队员们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的表达,将复杂的原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的知识点,探索的热情在互动中不断升温,一颗颗对机械世界好奇的“种子”也悄然萌发。

图为实践队走进赛里木镇村委会 陈嘉楠摄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车辆构造相关知识 陈嘉楠摄
聚焦“绿色”发展畅想未来出行
科普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中,在新疆当地特色民居中的葡萄藤下,也成为了知识传播的场域。实践团队重点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知识。队员们详细讲解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产业优势、工作原理及核心构造。通过对比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碳排放数据,队员们引导孩子们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青藤下,“充电桩”“续航里程”“零排放”等新词汇成为了孩子们讨论的热点,他们对未来“绿色出行”的图景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图为实践队在葡萄藤下讲解车辆知识 陈嘉楠摄
互动模型体验点燃科学梦想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实践团队设置了丰富的互动环节。在“我心中的小汽车”泥塑活动中,当地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用黏土设计出了属于自己的汽车。一件件充满童趣又饱含创造力的作品,展现了孩子们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憧憬,激励着孩子们树立远大志向,练就扎实学识。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汽车知识 陈嘉楠摄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汽车知识 陈嘉楠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带领当地学生开展泥塑活动 陈嘉楠摄

图为当地孩子分享自己制作的飞行汽车模型 陈嘉楠摄
此次活动将汽车及机械知识引入了当地学生中,为孩子们打开了求知视野、激发了科学兴趣。“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汽车的具体构造,特别是发动机的好几种类型,非常有意思!”一位参加活动的学生这样说道。
长安大学“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暑期社会实践队为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服务国家战略贡献了青春力量。团队也将探索更多科普活动开展形式,为交通强国建设及祖国基层教育事业发展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