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星火燃信仰,足迹印初心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一、以学为基:在史料中打捞精神密码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宣教科的副科长李老师,先是带着我们重温了西路军那段风雪征程:从河西走廊的殊死搏斗,到战士们在绝境中坚守的信仰,她的讲述既有史料的精准,又有细节的温度,让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从“知道”变成了“懂得”。紧接着,她话锋一转,开始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大家看这张董振堂将军的照片,”她指着展板说,“介绍时不能只说‘他是红五军军长’,要讲讲他把2000块银元全部交给党的故事,让听众感受到‘革命不是口号,是真真切切的付出’。”她还提醒我们,讲解时要学会“留白”:讲到女战士王定国忍痛送走孩子时,不妨停顿几秒,让听众自己去体会那份“为大家舍小家”的抉择。“讲解不是单向输出,是和历史对话,更是和听众共情。”李老师的话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做好讲解,既要吃透历史的“骨”,也要注入情感的“血”。当有同学问“面对年轻听众该怎么讲”时,她笑着说:“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用他们能懂的语言,讲该懂的故事——这才是传承最鲜活的模样。”
 
 
  • 二、以思为要:于细节处叩问信仰力量
在纪念馆的陈列里,那些看似寻常的物件,实则藏着叩击灵魂的细节。一把锈迹斑斑的军号,曾在寒夜中传递冲锋的指令,号管上凝结的不仅是岁月锈痕,更是西路军战士对使命的绝对听从;几页染血的作战笔记,潦草字迹记录着战略谋划,也藏着战士们“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我们驻足于这些细节前,思索信仰如何在绝境中扎根。当物资匮乏到极限,是什么支撑战士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当弹尽粮绝时,又是怎样的信念让他们宁死不降、战斗至最后一刻?这一个个细节,如同一把把小锤,叩问着我们:在和平年代,信仰该以怎样的姿态存续?我们能否从先辈的坚守里,汲取直面困境的勇气,将红色信仰转化为立足岗位、服务社会的动力,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新时代的细节践行中熠熠生辉 。
 
 
                                    
  • 三、以行为实:让初心在传承中扎根
听完讲解,同学们化身红色讲解员通过实地讲解、史料学习与互动交流,从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起,经策应河东建立根据地、血战临高呼应局势、石窝分兵入疆,到全力营救保存火种;展现将士铁骨忠心,彰显其英雄主义气概,最后以英烈厅铭记不朽英魂,完整回溯西路军悲壮而光辉的战斗历程与精神传承。面对不同年龄、知识背景的参观者,同学们将前一天的理论学习转化成了实际行动,对学生群体,侧重用董振堂城头督战、妇女团战士白刃冲锋等故事勾勒历史轮廓,让英雄形象可感可知;对成年参观者,则深入剖析战役背后的战略意义、精神内核。在讲解时最令人感到动容的是,毛泽东同志在董振堂牺牲后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同学们又去往了红军槐与梨园口战役遗址等地,站在红军槐下,粗糙的树皮划过指尖,仿佛能触到80多年前那道未愈合的伤口。抬头望去,枝繁叶茂的树冠如同一把撑开的绿伞,庇护着树下驻足的我们,也庇护着这片曾被鲜血浸染的土地。此刻,讲解时的激昂与倾听时的震撼交织在一起,让大家更深刻地懂得: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精神的接力,每一次驻足都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
 
 
  • 四、以悟为魂:从历史回响里汲取前行底气
西路军的这段历史教会我们从来不要沉溺于悲伤,而是从悲壮中汲取力量——像董振堂那样坚守信念,像普通战士那样直面困境,像高台百姓那样心怀赤诚。
指导老师高爱民感悟道:“高台、梨园口、石窝,西路军遗迹承载峥嵘。探寻中,战士热血与信仰直击心灵。身为师者,当将这红色火种播撒给学生。”指导老师施乐讲到“带领队员三下乡走进张掖,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通过学习与志愿讲解,我们触摸到那段悲壮历史。先烈们的不屈精神,让我们更懂初心重量,传承红色基因责无旁贷。”队长杨亚鹏说:“三下乡追寻西路军印记,战士故事和志愿经历让人触动,我们深知红色要传承,青年得铭记先烈,奋斗让事迹发光。”队员陈博说:“踏张掖高台红色土地,西路军纪念馆的锈迹步枪与家书诉坚守。梨园口纪念碑立风雪中,石窝会议见绝境信念,永昌馆存战士遗物。此行触历史与赤诚,吾辈当承红色使命。”队员梁辉陇说:“站在西路军战迹地,沙砾诉悲壮。1936年深秋,将士们凭单薄衣衫、简陋武器,于戈壁与强敌死战,诠释‘撼天地,恸山河’的革命信念。青年应该勇担当,续先辈荣光。”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悟转身离开,脚步会比来时更坚定,因为知道自己正走在先烈们曾憧憬过的道路上,而他们的精神,早已化作永不熄灭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我们触摸着历史的温度,更懂得:所谓红色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回望,而是要让那些在绝境中坚守的信念、在牺牲中闪耀的初心,成为照亮前路的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或许不必像西路军战士那样直面枪林弹雨,但那份“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那份“不畏艰难敢担当”的勇气,永远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我们秉持信念以敬畏之心讲述西路军故事,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杨亚鹏 来源:兰州工业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新疆拜城县开展汽车知识科普活动
  • 星火燃信仰,足迹印初心
  • 星火燃信仰,足迹印初心
  • 兰州工业学院党委学工部赴甘肃省张掖市寻踪西路军红色印记实践团于2025年7月12日至7月15日在高爱民老师,施乐老师带领下走进中国工农红
  • 07-17
  • 长安大学:探访公路建设,体悟“两路精神”
  • 塔大学子:聚焦农产销路,情暖昆岗乡间
  • 以青春之力播下红色之种
  • 以青春之力播下红色之种
  •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6月27日至7月2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红苗成长志愿服务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当地小学
  • 07-17
  • 枯木逢春 “茯”地生金——山苍子科技小院见证树蔸茯苓的乡村振兴之路
  • 青春互动“玩”转唐王城,千年文化焕新彩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