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为探寻砀山历史脉络,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于7月8日赴砀山县博物馆调研学习,在李馆长的细致讲解中,深入感受砀山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人文魅力。

图为实践团队在博物馆前的合照(陈皓颖供图)
砀山县博物馆的馆藏与展陈,承载着地方文化的记忆与传承,为人们了解地域历史、触摸民俗根脉提供了重要窗口,这些珍贵的文物与技艺是当地人民世代积累的智慧结晶,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在李馆长的带领下,实践团队系统参观了四大主题区域:历史展厅“如烟芒砀”等展区串联起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历史脉络,让成员们理清了本地发展的时间轴线;人文展厅陈列的传统手工艺品与非遗项目,展现着民俗文化的鲜活生命力;自然展厅的地质标本与图文资料,清晰还原了区域生态的演变历程;齐白石后人艺术馆的近现代书画作品,则呈现出艺术传承的别样风采。

图为馆长为团队成员介绍齐白石先生的作品(李宇霖供图)
实践团队随后来到人文展厅非遗展区,近距离观摩汪老师展示年画制作工艺——从颜料调配到木版雕刻,从拓印技巧到晾晒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传统技艺的精髓。队员们在观摩后也尝试参与拓印环节,亲身体验到非遗技艺的细腻讲究与传承者的匠心坚守。

图为汪老师为团队成员介绍年画(李宇霖供图)
参观尾声,实践团队在年画工坊与汪老师深入交流。汪老师详细演示了年画纹样设计的要点,并勉励同学们:“传统文化需要青年力量激活,希望你们能把所学知识与非遗传承结合,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他还特别提到:“期待更多年轻人关注年画技艺,用创新思维赋予它时代气息,让传统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此次博物馆之行,团队成员不仅梳理了砀山的历史脉络,更在年画工艺中体会到非遗传承的温度。大家深刻认识到,地方文化的传承需要敬畏之心与创新之力,作为青年学子,当以实际行动守护文化根脉,让芒砀大地的古韵在新时代绽放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