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童声诵经典,田野觅诗情——郑州大学研究生支教队走进陶湾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近日,迎着微熹的晨光,郑州大学文学院青禾诗语服务队的研究生们走进位于群山怀抱中的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中心小学。校园里,鲜艳的国旗在风中轻轻舒展,孩子们清朗的读书声与山林间的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乡晨景。在这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古典诗词支教活动正徐徐展开。
         这次支教最动人、最精彩的部分,并非局限在教室之内。当阳光洒满校园外的田野,队员们决定将课堂搬到更广阔的天地间,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感受诗词的生命力。这一尝试,立刻让整个活动焕发出别样的光彩,田野成为了真正的主课堂。
  在开阔的田野上,队员王一带领着孩子们,用吟唱的方式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没有复杂的伴奏,只有清亮的童声在山野间回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孩子们起初有些羞涩,但在王一老师的鼓励和带领下,声音渐渐放开。悠扬的曲调伴着质朴的童声,飘荡在绿油油的田埂和青翠的山谷之间。吟唱中,王一老师简要讲解苏轼在中秋月圆时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孩子们仰着小脸,望着蓝天白云,似乎更能体会到那份穿越千年的情感。歌声在风中传得很远,一些孩子不自觉地跟着节奏轻轻摇晃身体,脸上露出专注和愉悦的神情。
  临别时,几个孩子围住支教队员,拉着她们的手追问:“老师,等秋天山里的柿子红了,你们还会再来教我们读诗吗?”那期盼的眼神里,闪烁着被诗情点亮的星光。郑州大学青禾诗语服务队的研究生们,以诗词为舟,载着这群山里的孩子,在语言的海洋和自然的怀抱中进行了一次难忘的航行。当平仄的韵律融入山风,当古老的篇章在童声中焕发生机,文化的种子便在这片质朴的土地上悄然播下,静待未来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       
作者:王文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实践小组探访如皋水务集团供水公司 解码城市“生命线”的智能升级与民生温度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