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中医药大学实践团:探脉新安医学,仁心服务桑榆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安徽中医药大学实践团:探脉新安医学,仁心服务桑榆
 
7月7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脉薪火实践团在黄山展开“三下乡”活动,此活动以探寻新安医学传承为基,以服务养老院长者为翼,在传承与实践中书写中医药青春担当,让徽韵医脉在行动中熠熠生辉。
 
溯源新安:解码医学传承密码
 
清晨,实践团首站踏入方氏内科,开启与中医药世家传承的深度对话。在方氏内科陈列区,四代医人的行医轨迹清晰铺展:创始人方霖魁,13岁入“聚和全”药店学徒,在药香浸润中钻研医术,后任屯溪寿康药号坐堂医生,以“仁心仁术”闻名乡里。展区内,泛黄的《休宁县卫生志》记载着他首创“记账取药、年终结算”模式,让中医药服务贴近民生,生动诠释“医乃仁术”。其子方炜煌,幼承庭训,深耕临床与传承,创办“屯溪寿康诊所”,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新生代方敏、方霞则创新融合“方氏通法”与现代医学,让古老医脉适配当代健康需求。
 
学术研讨环节,实践团与研究中心专家围绕“新安寿康方氏通法”交流。专家结合临床案例,详解“以通为健、以通为寿”体系——从经络气血“贵在气通”,到脏腑三焦“重在畅通”“通其不通”的辨证思路,将经典理论与实践融合。成员们踊跃提问,在思维碰撞中,把新安医学精髓融入专业成长,为传承创新筑基。

 
离开方氏内科,实践团走进新安医学研究中心,探寻地域医学流派的深厚积淀。在这里,新安医学千年传承脉络清晰呈现:自晋代新安建置,医家们溯源《黄帝内经》《难经》,师法张仲景,融汇刘河间温热学说、张子和攻邪思想,形成“博采众长、临床为要”的学术流派。千余位名医、八百余部著作,见证着其在中医发展中的厚重地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济世精神,穿越时空成为历代医家的指引。
 
 
情暖桑榆:传递中医药温度
 
午后,阳光洒落养老院,实践团带着医学智慧,投身服务长者实践。成员分工协作,布置诊疗区、调试仪器、分装香囊,忙而不乱里满是热忱。
 
健康义诊区,志愿者化身“健康卫士”。测血压时紧盯数值,查血糖后标注注意事项,面对疑问,结合新安医学养生理念答疑。78岁的李奶奶血糖偏高,志愿者耐心指导:“夏季暑湿伤脾胃,少食甜食、多散步,按揉消渴穴辅助调节。”实操演示让养生知识触手可及。
 
推拿艾灸体验区,艾草清香袅袅。志愿者用新安医学推拿技法,为长者舒缓劳损。65岁的张爷爷肩颈僵硬,志愿者以滚法、按揉法配合艾灸,“肩膀松快好多,手法真管用!”的赞叹让成员深知,医术落地实践才是守护健康的力量。
 
中药香囊发放,温情流淌。志愿者递上香囊:“艾叶、藿香能驱蚊防疫,挂在身边既好闻又养生。”80岁王爷爷轻嗅:“带着你们的心意,天天戴!”香囊承载文化温度,让养生智慧融入日常。
 


展望未来:续写中医药华章
方氏内科到新安医学研究中心,再到养老院服务,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脉薪火”实践团串联传承与践行使命。新安医学智慧在探索中沉淀,医者仁心在服务中彰显。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青春之姿,让徽韵医脉传承延续,用行动诠释“医脉薪火传徽韵,仁心践履润民生”,照亮更多人的健康路。

 
作者:童文婷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故事书里的纸条会游向远方吗?兰州理工大学学子的陪伴藏着答案
  • 筑梦仲夏护童心,安全环保伴成长:交大城院实践团点亮社区儿童暑期时光
  • 鱼灯照前路,青春筑新篇
  • 鱼灯照前路,青春筑新篇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歙彩遗风”中华文化传承团实践特辑(二)
    ——【鱼灯照前路,青春筑新篇
  • 07-15
  •  安徽中医药大学实践团:探脉新安医学,仁心服务桑榆
  •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社会实践
  • “青银守护,与爱童行”志愿服务队——化学赋能乡村路 青春点亮求知灯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