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百草行路:一名大三中药学子的药香漫染青春

发布时间:2025-07-2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当药理学教授在黑板上画出药物分子在体内蜿蜒的代谢路径时,我凝视着那些曲折的箭头,忽然感到一种奇异的熟悉。它们竟如窗外盘曲的忍冬藤蔓,也似药典中那些记录药性升降浮沉的古奥符号。科学精密的逻辑与草木原始的呼吸,在这方讲台上第一次以如此清晰的方式在我眼前缠绕、共生。现代药理学冰冷的分子式与古书里温热的“性味归经”之论,竟在生命幽微的深处,悄然寻得了共鸣的路径。

  真正将身心沉入草木肌理的,是在炮制实验室的时光。手掌在粗糙的枳壳表面反复摩挲,感知着它由生涩变得温厚;双眼紧盯铜锅中熟地的色泽由浅褐熬至如墨般沉黑——这双手眼的丈量,是任何精密仪器无法替代的功课。炮制学老师常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这火候的玄机,不只是对炉中草木的敬畏,更是对自身心性浮躁的煅造。每一次触摸药材的质地变化,每一次调整文火的强弱,皆是与沉默草木进行的一场无需言语的恳切对话。

  若说药剂学是将草木之魂妥帖安放的精微容器,那么栽培学便是对这生命之源的追溯与守望。在药用植物园潮湿的泥土气息里俯身,指尖拂过薄荷清凉的叶缘,或是细察颠茄叶片上细微的绒毛,每一次触碰都带着朝圣般的虔诚。我逐渐懂得,药圃里每一株草木舒展的姿态、积累的苦辛,早已被大地与阳光默默写入了药性的密码之中——它们不仅是实验室提取瓶中的原料,更是一个个完整而倔强的生命体,以根茎叶脉诉说着对天地的应答。

  实验室的灯火常常彻夜通明。显微镜下,染色的组织切片呈现出令人屏息的微观宇宙;层析纸上,不同组分如远征的旅人,以各自的速度在纸面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足迹。药剂学实验台上,药粉在乳钵中被耐心研磨至无声,再与辅料在严谨配比下融合;药理实验的数据在屏幕上跳跃,每一次心跳曲线的波动,都可能揭示一味古老草药作用于生命的现代证据。在无数次的称量、混合、观察、记录中,那些曾被禁锢于典籍中的草木精魂,终于在烧杯与试管的方寸之间,向我展露了它们作用于生命的精微证据。

  当炮制学的烟火气、药理学的分子式、药剂学的精微计量、栽培学的泥土芬芳,在百草园这座巨大的药鼎中交汇,我渐渐看清了专业脉络深处那隐形的经络。每一门课皆如一味不可或缺的药材,彼此为君臣佐使,在求知之火的熬煮下,释放出协同的芬芳。大三的我们立于这药气氤氲的关隘之上,向前可追溯本草源头活水的滋养,向后则眺望着现代制剂精密的转化桥梁。

  传统如根,深扎于沃土;新知如叶,伸展向阳光。百草园中,我们这代煨火者注定要立于这根系与枝叶的交汇之处。手掌既抚过千年药碾温润的木柄,也熟练操控着高效液相的精密旋钮;目光既凝视着古书中墨迹氤氲的“升降浮沉”,也锐利解析着屏幕上药物代谢曲线的微妙峰谷。

  药香弥漫的求索路上,我辈何尝不是一味行走的方剂?以古训为君,定心神之基;以新知为臣,开认知之境;以躬耕实践为佐使,调和诸味,最终在时光文火的煨炼中,期冀自己终能成那帖既承接千年智慧、又焕发时代清芬的良药——为这人世间的苦痛,奉上一份微小却笃定的回甘。

作者:杨鑫璟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赓续延安薪火,勇担青年使命
  •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引导青年学子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某高校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延安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实践团一行
  • 2025-07-26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