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院:在历史文脉与时代新声中生长
泰州,这座浸润着千年水韵的城市,不仅孕育了施耐庵的笔墨传奇,更滋养着一所与城市气质相融的高等学府——泰州学院。漫步于春晖路校区,青砖黛瓦间藏着岁月的故事,而新能源应用学院的现代化实验室里,又跳动着科技的脉搏,传统与创新在这里完成了一场温柔的对话。
作为江苏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泰州学院的根系深深扎在地方土壤中。它以“敦尚行实,明体达用”为校训,将泰州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基因融入教学实践。在这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施耐庵文学院研读古典名著,同时参与地方文化整理项目;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不仅有钢琴与画板,更有深入社区幼儿园的实践课程,让教育理论长出温暖的触角。
近年来,学校紧扣区域发展需求,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发力。与泰州医药高新区的深度合作,让课堂与产业园无缝衔接,学生的毕业设计常常成为企业的技术方案。这种“产学研用”的闭环,让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了生动的注脚。
校园里的银杏大道是季节的信使,春时新绿拂肩,秋来金叶铺地。清晨的图书馆前,琅琅书声与凤城河的水波声相映;傍晚的体育馆内,运动的身影与晚霞共舞。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喧嚣,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坚守——坚守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初心,也坚守着对教育本真的追求。
泰州学院:让每个梦想都有扎根的土壤
在泰州学院的实训楼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学前教育专业的模拟教室里,小课桌的高度被反复调整,只为更贴近真实幼儿园的场景。这个细节或许正是学校育人理念的缩影——不追求虚浮的宏大,而是用心打磨每一个让学生成长的细节。
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50余个本科专业,如同生长在同一棵树上的枝叶,各有姿态却根系相连。师范类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如今活跃在泰州乃至全省的中小学讲台,他们带回的反馈,又成为学校优化课程的重要依据。而新兴的工科专业则像初生的枝干,在地方产业的阳光雨露中快速生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团队,已多次在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
更动人的是校园里的温度。宿舍楼下的“爱心雨伞”总在雨天等待需要的人,考研自习室的灯光会亮到深夜,辅导员的办公室永远向学生敞开。这里没有“天之骄子”的距离感,更多的是“亦师亦友”的陪伴,让每个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
当暮色降临,校园广播站传来泰州小调的旋律,远处的望海楼轮廓朦胧。泰州学院就像这片土地上的一棵大树,既承接了历史的天光云影,又努力向时代的天空伸展枝叶,让每一片叶子都能沐浴阳光,最终长成自己的模样。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赓续延安薪火,勇担青年使命
-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引导青年学子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某高校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延安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实践团一行
- 202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