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泰州学院—映初心,文脉续新章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泰州学院的钟楼,总在晨光里投下清晰的影子。那指针滴答走过的,不仅是光阴,更是一代代人对“敦尚行实,明体达用”的注解。
图书馆的老阅览室里,木质书架泛着温润的光。常有学生发现夹在旧书里的纸条:或是八十年代师范生记下的“备课要点”,字迹工整如印刷;或是新世纪学子标注的“社会实践反思”,字里行间满是泥土气息。不同的笔迹,却写着同样的认真——对知识的敬畏,对实践的执着。这便是“行实”的模样:把每一件事做扎实,让每一步路走稳健。
而“明体达用”的智慧,在校园的角角落落生长。生物系的师生在溱湖湿地设立观测点,用专业知识守护着“水八仙”的生长环境;艺术学院的学生把非遗剪纸纹样融进现代设计,让老手艺在文创产品上焕发新生;教育学院的团队开发“银发课堂”,教社区老人用智能手机连接世界时,课堂里的笑声比窗外的阳光更暖。原来“体”是根基,是学问的本真;“用”是枝叶,是让知识扎根生活的力量。

去年冬天,寒潮突至时,我看见一群学生抱着棉被往社区跑。他们是“暖阳行动”的志愿者,听说独居老人家里暖气不足,立刻从宿舍凑了物资。带队老师说,这种“闻需而动”的习惯,早在建校初期就有了——当年前辈们踩着泥泞去乡村支教,也是这样,带着课本就出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钟楼的钟声又一次响起,惊起几只停在银杏树上的鸟。树下,刚下课的学生们讨论着课题,有人要去乡村小学做绘本教学,有人要去企业调试教学机器人,脚步匆匆却目光明亮。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正踩着前辈的脚印前行,但那份“把学问做在大地上”的初心,早已刻进了校园的文脉里。

这就是泰州学院的精神:它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进日常的行动;不是停在过去的故事,而是正在发生的当下。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答着同一个问题:如何让知识有温度,让理想有重量?答案,就藏在钟楼的影子里,藏在每双向前的脚步里。
作者:吴钰清;许可;陈思涵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心灵减压,轻松前行”观影听音专题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