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对当代人弊大于利
感谢主席,在场各位。
开篇明义,社交媒体是指:互联网上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平台。而今天我们双方在这里讨论,社交媒体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其本质是在讨论,当代人在社交媒体上的幸福感是否得到满足,我方认为不满足,论证如下:
首先,社交媒体会加剧人们的焦虑心理。康涅格大学心理学科学系的回归分析告诉我们长期身处在网络中容易造成人们的心理焦虑;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较2021年12月提升1.0个小时。例如据中国网信办统计,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交媒体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需要加强,这会导致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焦虑。根据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系2020级学生在《媒介市场调查》69.7%的人看到网络上所提倡的审美标准,而自己未达到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感,俗称容貌焦虑。还会造成错失恐惧型焦虑,即为我长时间不关注网络信息,错失消息,从而导致机不离手,国外常用的社交媒体Facebook发表的研究显示全国有66%曾经患有错失焦虑症,且在社交媒体的当下表现的日益剧增。医药行业专题报道显示,我国焦虑症患病率为4.98%,复发率高达65%,而由于过于严重焦虑而死亡的人超过180万。由此可见,在这个日益焦虑的社交媒体环境下,人民的幸福感逐渐降低。
长期并频繁使用社交媒体,会造成我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让我上瘾,对我的现实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学论证》长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即刷手机,会对这样的行为产生强烈依赖,从而影响现实生活,2012年3月22日,甘肃省的一名青年将自己锁在房间内三天,其母报警后发现儿子已经去世,经调查游戏软件使用时长发现,超过了60个小时,这是成瘾后的具象恶劣后果,而根据中国少年网瘾报告显示,2019年网民中网瘾者的比例占14.1%,且根据追踪调查此比例还在逐年增加,由此可见,当我身处在网络这张错综复杂的大网时,社交媒体就如毒品一般摧残着我的精神世界,让我沉溺于虚假而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学论证》表明与现实脱轨意味着个体与社会的联系被削弱,导致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出现偏差。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会感到孤独、迷茫和无助,因为他们无法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价值。内心空虚是与现实脱轨的一个常见表现。当个体无法与现实建立有效的联系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失落。
综上所示,我方今天认为当代人在社交媒体上的幸福感不能满足,从而坚定认为社交媒体对当代人弊大于利。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