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努力成为一束微光 ——《点亮生命灯火》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5-02-1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近日,我阅读了于漪老师的《点亮生命灯火》这一本书,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尚处于师范生阶段的我对教育事业的认知之路。
        «点亮生命灯火»是于漪老师在90岁高龄亲自编订,这本书汲取了她一生从教60余年教育思想、方法和实践的智慧。全书分为四篇:优选教育理念的追寻与树立,语文教育真谛的探究与反思,课堂教学实践的多彩与遗憾,师道修为的觉醒与坚守,及其《开篇絮语》和4篇《初心浅述》,阐述了作者自己在各历史时期不忘教育初心、探索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科育人规律、不断修为的历程。在《开篇絮语》中于漪老师这样写道:“教师的神圣职责是点亮生命灯火,学生的以及自己的。”“教师的职责在于怀着对每个学生生命的敬畏和虔诚,手持火种,点燃他们的精神成长的灯火……”其中既有对教育本质的探寻,又有对教育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字里行间都展现了作者“既教文,又教人”的坚守和诲人不倦的执着追求。于漪老师以其深厚的教育情怀和独到的教育见解,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爱的教育世界。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曾经课堂上那些概念化的理论知识逐渐变得明朗,同时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未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书中,于漪老师强调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点亮生命的过程。她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盏灯,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爱心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在文字中,我对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篇,因为在本学期的中学教师职业理念与专业发展这一门课中张老师就着重讲解了素质教育观的相关理论知识,所以当我读到这一篇时,脑海中的知识点在作者生动的实例介绍下逐渐明朗起来。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露,已无法适应21世纪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如何真正在语文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呢?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仅仅停留在教材中期末要背诵的考点上,并未多加思索,但当我读完于漪老师的这段文字后,我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素质教育的落实从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教师改变以前传统的“满堂灌”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转换课堂的出发点,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这一点使我觉得作为一个经历上世纪教育教学的老师,能够有这样的觉悟与认识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同时,还需要优化课堂结构,从以前老师与学生的单向直线型转变为像太阳辐射般的网格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合作探究,共同进步,教学相长。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老师在课堂中也应该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思想使我感受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单纯的教书匠,而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陪伴者和促进者,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去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发现自我、实现价值。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学习环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和力量。教育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温度的过程。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教育经历。更加明白一个优秀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不仅讲解知识,更用自己的言行和品质塑造着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我深知,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生,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不断追求教育的卓越和创新,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点亮更多学生的生命灯火。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点亮生命的灯火,我们就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之路照亮一片光明。
 
作者:鲍文清 来源:鲍文清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