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为刃,斩碎世间所有的不幸——读《悲惨世界》有感
鲁迅先生所写的《华盖集·杂感》中有这样一句话:“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怯懦者会把自身所遭遇到的所有不幸归结于外部,从而将所有的仇恨发泄于比自己弱小的人。然而,《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既不是“怯者”,也不是“勇者”,而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曾经是一个逃犯,但他以善为刃,斩碎的目标是世间所有的不幸,从而拯救那些不幸中的人们。
如书名一般,《悲惨世界》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悲惨而又复杂的社会现实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属于冉阿让的“悲惨世界”。冉阿让吃苦耐劳、坚韧朴实,如果在太平盛世中,他毫无疑问会过上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然而,在一个动荡而又险恶丛生的社会中,生活会逼迫他走上一条违背良心的道路。冉阿让因偷窃面包而被判入狱,出狱后却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良去打破偏见,去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社会的不公残酷足以压垮任何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唯有人性的光辉和力量可以使人直面苦难,从而超凡脱俗。苦难洗涤人的灵魂,这并非美化苦难,而是经历过苦难的灵魂会更加坚韧。
从一介罪犯到市长,再到一位伟大的父亲,冉阿让完成了身份的多重转变,在这多重转变的背后,离不开一个重要角色——米里哀主教。对于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冉阿让一开始并非没有怨恨,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仁慈的米里哀主教。主教用信仰与爱去感化他,让他明白,这世间总有一些东西是比仇恨与厌恶更值得去拥有的,比如原谅、和平、珍惜和爱。“永远不要害怕盗贼和杀人犯。那是身外的危险。我们应当害怕自己。偏见便是盗贼,恶习便是杀人犯。”主教永远平等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从不例外。毫不夸张地说,他改造了冉阿让的灵魂,让冉阿让有勇气去对抗社会的偏见与不公,甚至把这份勇气传递给其他人。从此,冉阿让开启了他的救赎之道。
其实在本书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冉阿让和珂赛特的父女情。珂赛特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母亲芳汀为她倾尽所有,卖掉了自己心爱的头发和洁白的牙齿,只想换女儿平安长大。可在怀孕之前,芳汀也不过是一个对爱情抱有天真幻想的女孩,但遇人不淑,只能为母则刚。冉阿让被芳汀伟大的母爱打动,承担起抚养珂赛特的责任。在成为一位父亲的过程中,他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舐犊之情。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内心的仇恨被一种更伟大的力量所取代,那是宽容与爱。即便是对待宿敌沙威,冉阿让也是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仁慈的光辉笼罩着他,冉阿让越来越像他心目中最景仰的那个人——米里哀主教。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当米里哀主教去世后,冉阿让就成为了他。在冉阿让的后半生里,他去过许多地方,帮助过许多人,也渡化了世间许多的不幸与仇恨。这种近乎殉道式的“传教”,让冉阿让的内心获得前所未有的平静,人性的善恶与纠纷已成为过往云烟,他所向往的,不过是为充满悲剧的世界带来无限希望与美好。
作者:曾梦涵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三国演义》中战争场面的描写艺术
-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古往今来研究者趋之若鹜,
研究成果也是层出不穷,主要有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三国演义文
- 01-21
- 书香、晚霞与成长的轨迹
- 在泰州学院,作者描绘了一段充满知识与自然之美的生活篇章。图书馆内,阳光穿透古朴窗棂,书香与光影交织,让人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心灵
- 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