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卖血之路,求生之途——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发布时间:2025-01-1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我们中国人常常强调血缘关系,因为血缘维系着亲情,“血浓于水”一词最能体现。为了至亲之人,我们会倾尽一切,不惜一切代价。许三观便是这样一个人,而他所做的,甚至超越了血缘。
《许三观卖血记》,光看书名就知道讲的是一个卖血的故事,但严格来说,我觉得讲的是一个欲望与生活、亲情和爱的故事。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中,卖血是迫不得已、陷入绝境的举动,而在许三观和他的同乡们看来,卖血是一个男人身强体壮的表现,说明这个男人值得托付。在这样荒谬观念的传播和驱使下,许三观开始了他的卖血之路,他的命运之轮,也由此开始转动。
许三观将全身的血液看作一种积蓄,到需要用钱的时候就拿来用,娶老婆是,养孩子是,治病是,满足虚荣心也是。如果说年轻时候他有卖血的资本,那么等他逐渐老了,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了,他便开始后悔之前没有把钱用在正轨上。而当初带着他卖血的阿方和根龙也病得病、残得残。这其实就是大多数卖血人的辛酸结局,明知取之无道,却不得不取,除了种庄稼、在工厂里打工,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快速赚钱的途径,生活的重压让他们别无他法。
事实上,许三观在前期给我的印象并不好。他用卖血的钱破坏“油条西施”许玉兰与何小勇的婚事,美其名曰给自己找老婆;他一开始总是对一乐有偏见,因为那些流言蜚语差别对待一乐;他用卖血的钱来慰问自己的初恋情人林芬芳,最后却弄巧成拙……这样无赖又流氓的一个人,用卖血作为自己卑微的生存方式,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但到了后期,他对生活的欲望逐渐转化为一种无奈但又强烈的求生欲望,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他不仅要让自己活下去,更要让家人活下去。
许三观是一个特别重视血缘关系的人,但他并没有被其束缚。全书最感人的当属许三观和一乐的父子情,在心底确认一乐不是自己的儿子后,许三观不愿意把自己卖血的钱花在一乐身上,但到最后,他为一乐卖的血最多。因为一乐打破方铁匠儿子的头,他去卖血赔钱;为了一乐的病,他在去上海的路上一路卖血,那是会让人丧命的“卖血”之路。他挣扎过,他恐惧过,但责任与担当唤起了他求生的欲望,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为了家人活着。以前那个无赖的许三观逐渐意识到自己父亲和丈夫的角色。这样的角色让他以一种艰难的方式成长,将他的内心变得柔软,将他的灵魂锻造成坚硬的钢。
那段饥荒的岁月,那段痛苦的岁月,那段求生的岁月,那段被亲情与爱包裹着的岁月,几乎都是靠着许三观卖血维持起来的。现实虽残酷,但也有值得回味之处,那便是许三观与家人们温馨而又心酸的生活互动。吃不到美味可口的饭菜,他便用嘴绘声绘色地“炒”给孩子们和老婆吃;一乐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吃不到阳春面而嚎啕大哭,许三观心软带着他重新下馆子;许玉兰被批斗罚站,许三观偷偷把肉埋在米饭下面,亲自送饭给她……这是困苦岁月里的长诗和信念寄托。小人物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因为“现实”这片大海的一个小水花,便足矣将他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咬着牙挺过来,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更多时候,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人。这便是亲情的神奇之处,它可以超越血缘,它让我们在穷途末路之时也能奋不顾身,拼死一搏。
许三观带着欲望踏上这条卖血之路,生活的欲望,活下去的欲望,他用血养活了整个家。当他老了,他的血卖不出去了,挺过重重磨难的许三观却崩溃了。他把卖血看做求生之途,但他不知道,支撑他走到最后的,一直是对家人的爱,是那份超越血缘、同甘共苦的爱。
作者:曾梦涵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