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游记》作者确为吴承恩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自古以来一直都是诸多学者探究争论不止的问题,明代以来出现的多种《西游记》刊本均未有清楚的作者的署名。自民国以来现当代的诸多文学研究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认定《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在查阅部分有关文献之后,总结《西游记》作者在我看来确为吴承恩,以下是我从查阅到的部分文章中我所赞同的总结出来持肯定观点论证的三个大方面。
天启《淮安府志》作为淮安最早的地方志,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名人志士。而在天启《淮安府志》中就有记载内容,证明了吴承恩确实是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淮安人吴承恩。在此之后,同为淮安籍的学人丁晏再次重申。这也确定了吴承恩淮安人的身份。
同时,天启《淮安府志》,就有直接著录有关于吴承恩以及其作品《西游记》。关于《西游记》真正面世的时间,根据考据在天启年之前没有任何关于《西游记》的著录,在天启年及其以后对于《西游记》的著录逐渐变多,这里也可以推测百回本《西游记》问世时间应在天启左右。再根据天启《淮安府志》对吴承恩著《西游记》的记录,作品的问世到作者生平,作者假定为吴承恩是有依据的,可以衔接。
有部分学者认为吴承恩《西游记》其题材为地理类著作,但是天启《淮安府志》中著录:“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如若当真名震一时,并且为地理类著作,一定会有流传下来的刊本或抄本,而如今没有相关发现,因此无法直接认定《西游记》为地理类著作,更无法进一步论证现代流传下来的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就不是吴承恩。
百回本《西游记》中存在淮安方言的使用。这一点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有所提及:(《西游记》)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阮葵生在他的《茶余客话》中说到:观其中方言俚语,皆淮上之乡音街谈,巷弄市井妇孺皆解,而他方人读之不尽然,是则出淮人之手无疑。
在刘怀玉的《<西游记>中的淮安方言》一文中,就谈到了《西游记》一书中存在大量淮安方言,这也成为证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证据之一。举例说明“那呆子就撒起衣裙,挺着钉钯,雄赳赳,径入深山!气昂昂,奔上大路。”这里的“撒”本意是系带子,捆东西。在描述猪八戒这段中“撒”就是淮安方言中的“撒衣裳”,将衣服的下衣角提起,别到腰带间,便于行动。
这里的关于淮安方言的使用,再加上上文提到的关于吴承恩的淮安人身份的证明,就可以进一步说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实为吴承恩。
百回本《西游记》中的语言根据研究《西游记》的相关学者说明,其语言风格主要是偏幽默诙谐的。这一点,在彭海、张宏梁支持吴承恩确为《西游记》作者时就谈到,无论在“习惯用语、描述词语、冷僻词语方面”,还是在“能体观吴承恩的生活体验、生活经历、复杂的思想状况”的用语方面,比较小说《西游记》中的诗词和吴承恩的诗词,都可以说明“《西游记》百回本为吴承恩所写定”。在天启《淮安府志》中就有记载,吴承恩著作“复善谐剧”,这一写作特点与百回本《西游记》的整体语言风格相近。
与此同时,百回本《西游记》中存在的部分人物以及故事如陈光蕊、无支祁、泗州大圣等故事都和淮安有联系,那么可以推测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确为淮安人,再根据吴承恩的生活经历可以进一步论证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实为吴承恩。
参考文献:《西游记》作者确为吴承恩辨 蔡铁鹰 景阳学刊 1997年第2期 J
《西游》作者:扑朔迷离道士影 胡义成、张燕 阴山学刊 2001年第14卷第3期 J
四百年《西游记》作者问题论争综述 杜贵晨、王艳 泰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28卷第4期 J
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臆断 陈君谋 苏州大学学报 1990年第1期 J
《西游记》中的淮安方言 刘怀玉 明清小说研究 1986年 J
回眸《西游记》作者研究及我见 曹炳建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第25卷第5期 J
近几年来《西游记》研究综述 陈澉 文史哲 1987年 J